2019年10月18日
上兩期本欄提到,美國政界、學術界、智庫和軍方情治單位對中國的態度出現了兩派:熊貓派和屠龍派,前者主張繼續對華接觸政策Engagement policy,以經改促進政改,後者主張強硬,把中國崛起「推回去」。表面上看,兩派似乎針鋒相對,但實際上至少有一點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就是不承認中國的政治和社會體制具有合理性和認受性,分別只在於是用懷柔還是強硬手段來促成中國改變體制。
這是美國精英階層的對華態度,那麼社會大眾呢?9月3日,哈佛大學和民調機構Harris Poll聯合公布一個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美國人認為美國應對中國採取對抗政策,即使遭受貿易戰的損失也在所不惜。這是一份到目前為止最具權威的美國社會對華態度調查,把精英和大眾的觀點兩相結合,可得出一個令人不安的結論,就是對中國的敵意態度逐漸成為美國整體社會新的「政治正確」!不少曾對華友好的「老朋友」要麼噤若寒蟬,不敢發聲,要麼乾脆改弦更張,主張聯俄制華。華爾街金融巨頭們更被諸如班農等對華強硬派猛烈抨擊,批評他們只貪圖與中國做生意而罔顧國家利益。儘管去年貿易戰剛開始時,大多數美國企業明確表示反對貿易戰及認為中美經濟完全脫鈎是不可能,但到了今天,頂多只是敢怒不敢言。
現在擺在中國面前的,就是如何應對這種日趨嚴重的中美博弈局面?這裏有個不易下判斷的問題:到底中美博弈是不是已到了不可挽回地步?尤其體現在,兩國經濟關係是不是真的會走向徹底脫鈎?因如果真的走向徹底脫鈎,美國企業和資金陸續撤出包括香港在內的整個中國,美國對華的商品進口依賴完全轉移到其他新興市場,而出口給中國的農產品、高科技產品乃至人員留學往來等一概斷絕,那麼這不僅對中國已走向外向型的經濟帶來巨大壓力,更重要的是,這等於回到了美蘇冷戰那種不相往來、純粹對抗的鐵幕壁壘狀態,這無論對中國發展,還是對世界和平,都不是好事。不要以為脫鈎可能性不存在,正如兩年前,有幾個人能準確預測會爆發貿易戰和戰略對抗?
更可怕的是,上述問題真正困難,不在於判斷準確與否,而在於很有可能出現「自我預言的實現」:你愈是認為對方想脫鈎對抗,你就愈會朝着這個判斷方向去調整自己戰略部署,這就反而促成雙方真的走向脫鈎對抗。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實就是源於列強都認為對手會發動入侵,因此都作出最大限度的軍事準備和打算先發制人,結果就真的促成了大戰的爆發!
作者為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