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8日
香港是個文化大熔爐,大至城市建築,小至你我他的家,都能見到東西文化結合的色彩。本案屋主是一對美籍和日籍夫婦,要求設計師重整居室布局之餘,更希望設計可以結合東西風格。設計師於是在北歐設計之中融入日式元素,同樣簡潔、自然的兩種風格完美融和。
戶主夫婦於7年前搬入有50年樓齡的單位,住所勝在環境幽靜,不過舊樓除了橫樑、陣位多,空間規劃亦需要改善。於是夫婦二人找來設計師Clifton(梁顯智),幫助居所再次大翻新。
和室影子
甫入屋,淺木色主調布滿整個玄關、大廳,感覺樸實、溫暖。女戶主是日本人,設計師於是在玄關和客廳之間加入一道木條子屏風,既注入和風色彩,又有遮掩的作用,不怕打開大門就望通全屋。
客廳無論是電視櫃、茶几、梳化都採用矮身設計,叫人聯想起日式和室。加上Fritz Hansen的梳化和Lapuan Kankurit的咕𠱸,以及飯廳和開放式廚房的The Hay餐枱、Louis Poulsen吊燈、Muuto與The Normann Copenhagen餐椅,一室北歐品牌家具貫徹東西共融的設計概念。
矮身的家具、主人房睡眠區地台還有另一個用意,就是照顧「小毛孩」的需要。設計師表示:「我通常會利用高低不一的Features和座位,營造不同的層次。但今次為了屋主的愛犬,我們將所有家具的高度降低、在睡眠區加設梯級,同時在主人房和工人房的房門設置小門,方便牠走動。」
化解缺點
舊樓的優點是主力牆不多,但橫樑、陣位就相對多。戶主當年拆掉近大廳的房間後才發覺客飯廳正中間有一條柱,非常礙眼。設計師的解決方法是修飾視覺畫面及重新劃分區域。設計師接着說:「一入屋,你會見到大廳中間有一條柱,飯廳亦有陣位。大廳空間很長,飯廳卻很細。加上假天花,感覺侷促、壓迫。所以我們拆除所有假天花,然後在橫樑上加上Up light,營造空間感。橫樑看似更高,視覺上亦更舒適。至於柱位就利用牆燈轉移焦點。」
設計師又利用柱位將正方形廳分成客廳、飯廳和開放式廚房三區。西方人喜歡邀請朋友到家中作客,需要一個可以互相交流的聚餐空間。「現在的煮食區本來是飯廳,而原則的廚房比較細。廚房搬出大廳同時變成開放式,好處是可以容納一個大工作枱,方便屋主跟朋友下廚、聚餐、聊天,而不是自己一個在廚房工作。」他補充道。加上另一邊的飯廳,形成一個寬敞的聚會空間。
由開放式廚房延伸至飯廳,有一個巨型Feature cabinet,這個全屋最大的組合櫃收納了戶主的高爾夫球獎座和雜物,居室變得井井有條。
大櫃還連接主人房,設計師指出:「原則主人房被兩個衣帽間夾在中間,大窗都在衣帽間裏,睡房只有兩扇小窗,採光度大大減低。因此我們將主人房本來的長形浴室改成方形,這樣走廊就變得更闊落。再將睡眠區擴展到其中一邊的衣帽間,將男主人的衣帽間搬前,睡眠區的景觀就更加好。」
睡房一樣有橫樑,但樓底夠高,可升高睡眠區地台,增加儲物空間,又帶日式風格。衣帽間轉為選用霧面玻璃,在陽光照射下更通透,提升空間感。
地點 : 半山華翠園
呎數 : 1206平方呎
間隔 : 1房2廳
設計師 : Clifton Leung(Clifton Leung Design Workshop)
設計主題 : 東西融合
撰文 : 陳春燕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