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日
潮流興兒童劇,我知道好處多多,心底卻還是不以為然,直至老友梁梓禧(前DJ梁奕倫)介紹我認識胡寶秀博士,閒談之間,才改變想法。
胡博士早年畢業於演藝學院表演系,骨子裏貫徹演員性格,不扮高深,我叫她Justine好了。Justine在校與蘇玉華同屆,曾兩奪傑出女演員獎,她自嘲說:「需要唱歌的角色就搵我,那時我無咁肥的。」
職場訓練
這也是我質疑兒童劇的第一個原因──好端端成熟演員去搞兒戲?不務正業嗎?Justine倒老實,正因為要務正業,演藝學院晉升為學位課程,她回去念導演系。「做演員太被動,試過去casting,各方面條件我都適合,但講到尾,原來對方揀外表。」遂由導演系到開班教戲。
Justine教戲,是一種職場訓練,未必為發掘演員,有點似周星馳《喜劇之王》,推銷員、收數佬都要學些表演技巧。她笑言這才賺到第一桶金,獲穩定生活。
而教成年人,又不如教小朋友,兜兜轉轉,胡博士找到自己事業和學術研究方向。「戲劇培養孩子同理心,是其他學科較難做到的。」
作為家長,我立刻聯想幫助中英文朗讀聽解啦、音樂美術大派用場啦、十八般武藝……且慢,Justine並不功利主義。「以現時制度,再加多科戲劇會累壞,最好在原有語文科上發揮,例如課文《背影》、《落花生》都很適合改編來演出。」
本身無兒女,談到課堂管理心得,Justine說:「我不會責怪走來走去的學生,我會讚賞專心的學生。孩子都渴望被稱讚,自然會乖。」一句突破盲腸。
教小演員畢竟對牛彈琴、大材小用了吧?「講理論沒意思,現在亦並非粵語長片童星時代,不哭摑到你哭;我們會一起討論劇情,讓孩子投入角色,像《背影》,設想爸爸有朝一日離開世界,小演員沒一個哭不出的。所以我說訓練同理心比訓練演技重要。」
不用解畫
Justine最近執導舞台劇《童話》,陳國邦、羅敏莊夫妻檔主演,當然,真正賣點是小朋友。
無論如何,筆者不習慣帶兒子看兒童劇。一、港孩自我中心,看人家做主角怎過癮?二、老爸我悶得發慌;三、究竟應不應邊看邊向孩子解畫?我知這樣很無品,但的確全場父母在急不及待灌輸呀!誰能告訴我?
胡博士告訴我:「一、恰恰培養價值觀,賓客去婚禮都不是主角,但可以分享快樂,沒賓客沒配角的婚禮不能成事;二、優秀的兒童劇能讓成年人找到回憶;三、同樣,優秀的兒童劇不用解畫,而且要信任孩子的理解能力。」
很對,畢竟真實人生也沒說明書,總得邊走邊唱。
「同我老公去睇就要細細聲解畫一兩句,因為他是外國人。」Justine笑了。
撰文:余家強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望下山,望下海,中山都有咀香園 |
上一篇: | 耶穌有鬚定冇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