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日
對各國政府而言,教育是一項巨大的投資,而非單純的開支,皆因辦教育的好壞,能夠影響整個國家的未來發展,以至國民的生活質素。
教育投資對未來影響深遠,所以應與其他長線投資一樣,不應因預計未來的環境會有所改變,而拒絕於當下作出投資。現今科技社會瞬息萬變,要肯定今天的教育投資,能對將來社會帶來效益,絕對需要將目光放遠,殊不容易。
三大重要元素
教育的三大重要元素,不外乎「學什麼」、「如何學」、「如何評」,即課程、教學及評估,當中又以課程最為關鍵。
筆者於2016年有幸參加在芬蘭舉行的國際教育會議,首次認識芬蘭當時很大膽的課程改革。2018年再邀請芬蘭教育家Kirsti Lonka教授親臨「學與教博覽」,分享芬蘭的課程改革。Kirsti Lonka教授更將其近作Phenomenal Learning from Finland贈予筆者,其著作總結了芬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基礎及在全國推行的情況,是一本很有閱讀價值的著作。
大膽改革課程
芬蘭的課程改革可說是非常大膽,徹底顛覆了科目及課程的概念,並且將教育目標重新定位,重點培育學生七大能力範疇,值得教育界人士深思,這七大能力包括「思考與學會學習的能力」、「文化互動及自我表達的能力」、「自我照顧能力」、「多元讀寫能力」、「資訊科技能力」、「職業技能及企業家精神」和「參與建造可持續未來的能力」。
芬蘭將以上能力範疇融入教育之中,學生每年進行一至兩個跨學科主題學習,題目由學生自行決定。這套主題式學習方法,背後有很多教育心理學的理論支持。有研究證實最有效的學習,是建基於一個建構的過程,並在與學生相關的情景下發生。相反,傳統學習傾向單方面傳授知識,重視書寫背誦,很多時局限於指定題目和個別科目,並不能達到最佳學與教效能。
(待續)
作者為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老師工作壓力 |
上一篇: | 通識教育教師聯會 對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建議初步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