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4月18日

大師姐 食家講場

老店的故事

自問很喜歡吃,是天生的,也自小受到家中各人的熏陶,味蕾從小已被打開。父親對飲食很有要求,家裏一直有順德媽姐(笑姐)煮餸。笑姐煮餸極有天分,爸爸在外吃過的好菜式便回來叫她照做,也不錯。笑姐戒牛,但蠔油炒牛肉卻偏偏做得最出色,至今是無人能及。她早一日便醃肉,放入雪櫃,第二日晚上拿出來炒,牛肉有肉味和不韌,很有鑊氣和不出水。

難忘嬸嬸美食

爸爸每日很準時放工,6時便回到家,半小時候後一定開飯,飯後他便站在窗前唱歌自娛一下,然後上床休息一會兒,晚上8時半再起來吃消夜。還記得他常派弟弟到歌賦街九記買清湯牛腩,但他只吃兩三件,其餘的便由我們這班為食小孩分享。8歲時,爸爸將我過契給叔叔,放假時才可返回爸爸的家與兄弟姊妹一聚。叔叔的膳食不錯,因叔叔跟我爸爸一樣,是很喜歡吃,而嬸嬸也懂得做很多美味的菜式。她的番茄洋葱煮牛柳條一流,上海熏魚是用鮫魚,大約切一厘米半厚,炸好立即浸入有糖和葱粒的豉油,趁熱來佐麵是一絕。今天能懂得做鹽焗雞,全靠記得嬸嬸做鹽焗雞的情景,雞焗出來的鹽香味是一生難忘。另外,嬸嬸做的煎蛋角是用心來做,是要一隻隻蛋角來煎。煎蛋角材料簡單,只有雞蛋、韭菜和免治豬肉,嬸嬸永遠是從容地做出這一道家庭菜。很可惜,真正的煎蛋角在香港差不多已絕跡,現在所謂煎蛋角,是煎一大塊蛋餅,然後切開6件便算是煎蛋角了。

1968年對很多讀者來說是非常陌生,許多還未出世,但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年,是剛出來做事,開始有能力上酒樓吃飯。當時做電腦程序員是個新興行業,很吃香,人工高,有多餘錢與同事一起出去吃晚飯或偶然上酒樓飲茶作午飯。當時公司位於中環,中環最有名的酒樓有大華、告羅士打、京華、鑽石、高陞茶樓、蓮香茶居、陸羽茶室、鏞記。這麼多的酒樓,印象最深刻的是鏞記,多數是去吃晚飯。認識鏞記酒家是出來做事之後,已搬至現址威靈頓街。它當時樓高四層,是舊樓,地方小,每層樓大約只有七八張枱。當時已跟大師公拍拖,有時是與他的妹妹及男友到鏞記吃晚飯,另外兩位飲食好拍檔是七哥夫婦,也是鏞記的擁躉。年輕時收入有限,最常吃的菜式是小菜,最記得的是生炒排骨、菜遠炒牛肉、紅燒豆腐、燒鵝等。小菜很有鑊氣,燒鵝毫無疑問是他們的名菜,每次也吃得津津有味。在此真的要感謝已離世的父母、笑姐、叔叔、嬸嬸,是他們對食的要求,才令我有個好的飲食基礎來懂得欣賞美食。

鏞記除了馳名燒鵝,叉燒亦非常好吃,尤其是叉燒汁,估計是加入了燒鵝汁,很和味,是其他地方吃不到的。最常幫襯鏞記是六十年代尾至八十年代,後來香港好的酒樓多了,而鏞記又常常滿座,只會偶然去吃他們的叉燒飯及雲吞麵,簡簡單單,但吃得很開心。幫襯有30多年的髮型屋一年多前搬到鏞記附近,於是在過去的大半年,每個月去髮型屋時便會到鏞記買盒肥燶叉燒飯。還記得10年前,鏞記叉燒飯的外賣價錢是少於30元,但現在叉燒飯已加價至65元,而肥燶叉燒飯更是80元一盒。我仍覺得是值得的,肥燶叉燒是肥瘦相間,燒得特別香。以前80元一盒肥燶叉燒有兩行叉燒,大約是12件,厚厚高高的,每件一啖,滋味無窮。兩個月前,又再吃肥燶叉燒飯,打開飯盒一看,跟以前一樣是兩行叉燒,但竟然短了,再看一下,原來是將以前一行叉燒一切為二,即縮水了一半!上星期再去髮型屋,想搞清楚鏞記是否偶然少了叉燒還是真的加價,於是再到鏞記,問肥燶叉燒飯是否少了叉燒,夥計說是少了,想跟以前一樣多的叉燒便需要買兩盒叉燒飯,即160元!買了一盒淨肥燶叉燒,是150元,裏面的叉燒是跟以前一盒肥燶叉燒飯一樣多。聰明的讀者,你說鏞記暗地裏將叉燒減半但賣一樣價錢是否合理?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