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4日

達刀 視線所及

尊嚴

我一位友人在一家機構工作,服務一些未能應付三餐溫飽的貧窮人士或基層家庭,為他們免費提供一些緊急、短期的食物援助。其實藉這些援助,真正目的是關心和支持他們。

他接觸的,不少是社會上被遺忘(甚至被厭惡)的一群,例如劏房戶、露宿者、「麥難民」等。上星期他告訴我一個故事,讓我領悟很深。

他服務的對象中,有一位三十來歲的女士。第一次登門上他的機構,是因朋友的介紹,當時她妝容艷麗,衣着整齊,有別於他們平日所接觸的朋友。他的第一反應是:她這樣光鮮,應該不需要什麼援助吧。

了解她深一點,才明白她的情況:數年前來港,育有一子,丈夫是勞動階層,也是經濟支柱。一天丈夫突然人間蒸發,連電話號碼也沒有留下,就這樣成為了「被離婚」的一個新個案。接着母子倆相依為命,走着幽暗淒酸的路,租劏房、借錢、找工作,直到這天鼓起勇氣,上機構叩門,尋求協助。

「這光鮮的外表,是她唯一的尊嚴。」身旁的社工,輕輕碰碰他,在他耳邊稍稍提醒。

被親人遺棄、社會遺忘,失去的是自信、自尊。在其他人眼中,她彷彿是失敗者,不再重要,沒有價值,縱然她也只是一個無辜的受害人。光鮮的背後,正正告訴別人,她極希望有尊嚴地生存,和其他人一樣——縱然她自知,晚上會回去蝸在那小得不能再小的劏房,自己的小孩每天只能吃兩餐,還有各式債務。

曾經有一次,我乘的士經過九龍塘某豪宅區,司機悻悻然地,指着一幢大樓,說:「這裏呀,住的是有錢人,上次呀,40蚊的士錢,俾了100蚊,竟然說不用找!這是什麼意思!」

聽他的語氣,不像是感謝乘客那闊綽的小費,倒像是被羞辱的創傷,一直未曾忘懷。我當時有點咋舌,心想自己也有習慣不用的士司機找硬幣,怎麼想到原來多給一些,竟然會冒犯了對方!

聽完了那位衣着光鮮女士的故事後,我終於明白為何司機大佬會有受辱的感覺了:這是他們的尊嚴;別讓他們感到被施捨。多給小費本來並無不妥,多施恩惠也本是美德,然而若稍稍流露出高人一等、「豪俾你」的心態,即變成踐踏對方本已脆弱的自尊心,好事變壞事。

施惠與施捨,原來只是一線之差,在乎施予者的態度。友人告訴我,過了數月,那女士重新找到了人生方向,生活積極正面,現在上街,已經不施脂粉,臉上掛着的是,自信的笑容,因為她感到,世上有尊重她、關心她的人。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