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1日

教研陣地

AI計算空氣污染

香港空氣污染嚴重並非新鮮事,卻啟發了港大學者運用AI人工智能,收集數據進行極複雜的演算,更取得重大突破。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的科學家,運用AI如戲法,將16個原本已有的空氣監測站,變為11萬個虛擬點,每小時更新這11萬個地點的空氣資料。你只要進入系統,並輸入所在的街道位置,已可立即知道當下正吸入幾多的污染物,「我們還加入開心指數,希望更簡易的告訴你,這刻的空氣狀況令你開心還是不快。」港大劍橋清潔能源與環境研究平台總監李安國教授在港大舉行的「2018國際人工智能論壇」上解釋說。

以香港島為例,環保署共設置了4個空氣監測站,若你想知道香港大學的污染情況,只能參考中環的數據。李安國教授說:「實際上兩個點相差好幾公里,參考價值好低。」能將16變11萬,是運用AI演算的重大突破,「我們把全香港劃分成11萬個小方格,話你知每個小格裏的空氣是清新,還是污濁。」

算出11萬個地點狀況

背後的竅妙,是先收集環保署那16個實體監測站的資料,再加上從運輸署和天文台所得的城巿動態數據,諸如交通流量、風向、風速、濕度等,還有周邊的城巿布局,如高樓大廈、公園、工廠等資料,運用AI作幾秒鐘的運算後,便可得出詳細至11萬個地點的污染物水平。李安國說:「我們會製作成手機app,原理好似google map,你輸入要去的地方,app就會顯示你幾條行走的路線,每條將會令你暴露於幾多的污染物中。到時你可自行取捨,選行哪一條路線。」

這個演算模型,能夠每小時更新資料,甚至可追溯至某年某日的污染情況。在地圖上看,綠色代表空氣清新,顏色愈深,污染愈嚴重。李安國選了2017年5月10日那天作為例子,由早上7點開始,能夠看見地圖上小方格顏色變化,由清晨時大範圍的綠色,慢慢變深,至空氣最差劣時很多方格甚至變成黑色。

這個跨學科研究平台,是香港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3年前合作成立,總監李安國教授是人工智能專家,而共同總監林哲奇博士是環境管理專家。李安國表示,以上的AI演算模型,更能應用在任何國家地區。研究小組並將演算模型深化,令它能夠預計未來48小時的空氣污染情況,以北京和倫敦為研究對象,「要作出預計,令演算變得更為複雜,也是首次利用Bayesian模式作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並且應用在空氣質素上。」

作者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團隊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