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日
為從小培養下一代建立正確的理財態度,《信報通識》與香港教育城主辦「全港通識理財問答比賽2019」,比賽由教育局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協辦,並連續第5年獲Visa全力支持,旨在提高學生對正確理財的認識,以及裝備學生成為智慧城市下的智醒消費者。上周六的「開幕典禮暨智慧城市理財體驗」有近百名中學師生出席,場面熱鬧。
開幕典禮邀請比賽主辦單位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以及Visa香港和澳門區董事總經理史美琪,以其專業及第一身經歷,為學生分享理財知識。鄭弼亮以香港發展智慧城市的方針,解釋參加比賽如何貼近學生的需要:「本屆比賽將能強化學生對網絡安全及個人保障的認識,透過鼓勵學生利用新科技促進自我學習,從而裝備二十一世紀必備技能。我相信同學長大後所處理的財務均與科技相關。」
史美琪則認為,現時的支付技術發展迅速,雖然日常理財的秘訣離不開審慎預算、儲蓄及負責任的消費習慣,「但在新一代的智慧城市下,消費者需要防範財務上的新風險,以及提高警覺,例如網絡安全漏洞、個人資料私隱盜竊等。」
用圖學理財更「上腦」
活動上首度發布「跟住理財」系列,它涵蓋中學生必備的財務基礎知識,並且將相關概念化繁為簡,融入圖像,學生短時間內看懂圖像,了解當中意思並應用在比賽題目,有助提升「財」能。
大會更把「跟住理財」系列的內容印在手巾上,贈予場內師生,體現以圖像說明理財知識的優勢。其後在聖雅各福群會社工的帶領下,學生一同參與「智慧城市理財體驗遊戲」,模擬人生不同階段要面對的理財抉擇,分析「佛系型」、「平穩型」、「保守型」及「進取型」等理財取態,繼而提供相應的理財意見。
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講師、國際貿易及中國企業課程聯席主任李兆波,評價「跟住理財」系列時表示,「學生在製作圖像時,須事先做資料搜集,這個學習過程對學生而言是有好處的。」至於學生方面,聖母無玷聖心書院潘紫筠同學表示,以往學習理財概念有困難,因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機會少,難以熟悉財務概念」。惟同校同學均覺得透過圖像學習理財知識「有新意」及「不沉悶」,有助他們理解複雜的理財概念,從而轉化為行動。
路德會呂明才中學王偉傑老師則指出,「圖像顯示的步驟、箭嘴及框架,有助釐清理財概念。舉例說框架中可放入不同消費類型的分別,包括必須消費、奢侈消費及無謂消費等,與其用文字表達,這方法較為『入腦』,對學生而言是有效的。」
家長身教理財習慣
學習理財的道路中,父母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王老師的兒子現時4歲,「逛街時,我與太太不會隨便買他想要的東西,通常是特別日子才會買一份禮物。」他強調兒子也須為自己的理財決定負責任,「例如他在餐廳點菜,怎麼難吃也一定要吃。」他準備今年開始為子女開兒童儲蓄戶口,讓他們知道儲蓄的重要性。
史美琪則有其一套理財教育方式。她表示:「在購物之前,我會先引導孩子思考︰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是否因別人擁有而希望獲得?透過問問題及解釋不同選擇,讓他們懂得為未來的理財作出抉擇。」
「全港通識理財問答比賽2019」將於3月4日至3月24日進行,分為三階段,每個階段均設有15條選擇題,獎品豐富。有興趣了解比賽詳情的學校,請瀏覽比賽網址www.hkedcity.net/iknowquiz。
撰文 : 《信報通識》編輯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AI計算空氣污染 |
上一篇: | 僅有40衣物5鞋3袋 斷捨離人辦:執屋達人林翠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