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21日

黃獎 藝文評論

側寫香港的女兒

是的,我們總喜歡懷緬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那一個年代,整個社會經過六七十年代的打拚,有一種夢幻般的氣氛,市場樂見一些巨星奇蹟地誕生,而梅艷芳,當然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這部《拾.芳》,沒有選擇用傳記電影的模式,反而用一種側寫來表達不同角度的梅艷芳,效果更加立體。全套戲用5個故事來穿插,效果很不錯,我本身是梅姐fans,就更感動!

故事由2013年的一件事開始,這時候,梅姐已經去世10年,適逢她的家人清理舊物,粉絲們便在垃圾堆中尋寶,發現梅姐把粉絲們的禮物信件,通通都保存得完好無缺。郭羡妮飾演其中一個粉絲Edith,由她作為一個切入點,把這些東西送還相關人士。

由Edith的一段開始,我們可以看到八十年代初梅姐出道、九十年代創事業高峰、2003年沙士和梅姐逝世、2013年的幾個時代發生的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胡杏兒飾演的Amy,她和梅姐的關係可追溯到1982年,第一屆香港新秀歌唱比賽之前。當時,她們一班姊妹都是西城秀樹歌迷,志同道合,感情自然融洽。

Amy知道梅姐是歌廳的歌女,非常鼓勵她參加比賽。當然,歌廳老闆會帶來一些阻力,而作為好朋友,Amy也站起來捍衞梅姐追求夢想的決心。結果,梅姐勇奪冠軍,很快便走紅了,但朋友之間的感情,卻慢慢轉淡。Amy眼中,大家愈行愈遠,逐漸變成兩個世界的人;但在梅姐眼中,原來一直都很在乎這段關係⋯⋯令觀眾不期然地,也陪她一起懊惱惋惜。

鏡頭來到八十年代,中學生Kiki是瘋狂歌迷,渴望和偶像見一面,心願得償之後,發奮讀書,只為計劃在畢業之後,進入娛樂界工作。哪知道,她眼中的娛樂界,原來和她想像大不一樣,傷心失望之餘,令她對演藝人的印象大打折扣。多年之後,在梅姐的遺物中,發現梅姐原來也頗重視她們的一面之緣,又帶來另一個感動的高潮。

真實感帶來感動

林德信飾演Ken,在2013年已經是一個專業的音樂人。他的故事在2003年全民口罩的年代開始,由於父親在災難中死去,少年的他,一度打算放下音樂夢,幸好在梅姐發起的「茁壯行動」中得到支援。這個素未謀面的粉絲,帶出的故事同樣扣人心弦。

最後一段關於一個中學教師,在2013年搞校園舞台劇,以梅姐的生平故事為主題,希望引發大家追求夢想的熱情。過程有不少阻力,有家長認為他鼓勵學生發明星夢,連自己的老爸也輕視兒子對話劇的投入,結局時,再一次印證梅姐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效果。

不過,不要期待在本片中可以看到大量梅姐的歌影視作品,這絕對不是一套普通的音樂電影。這部戲演繹的是人情!情節的鋪陳,沒有太多的花巧修飾,以真實感帶來感動。

最後一提,江欣燕用背影和聲線來重現梅姐的戲份,不作他人想!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