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3日

占飛 忽然文化

媽媽博客 母憑子貴

比起其他民主國家,法國政府可算是「有作為」的政府,不時立法禁止一些私人行為,比如不許回教女性戴面紗,不許學童在學校使用手機等。數年前,法國已立法,未得子女同意,父母將其照片和錄像上載至IG或其他社交網站,子女可告上法庭;未成年的孩子無權同意父母這樣做。違例者最高罰款4.5萬歐羅及入獄一年。

任何帖文、照片和錄像,一旦上載至社交網站,縱使迅即刪除,也永遠存在於虛擬空間。就算你只給一個知心友觀看,你如何保證他/她不會留一個複本或不再傳給別人?你如何保證網站的伺服器沒有保留一個複本?是以法國政府規定:父母有責任保護孩子的肖像和私隱。

父母眼中的孩子總是可愛和漂亮的,就算是扮鬼臉、痛哭流涕、碰釘、出洋相……父母都視為可愛、得意,上載到社交網站,既可和親友分享,也可得到盛「讚」勁like。不然,網上何來那麼多「撞板」(Fail)──跨欄跌倒、跳水撞池──的錄像?然而,孩子是否樂意給他人看到碰釘和出洋相呢?恐怕未必吧!放在網上,所得的只是「讚」,卻成為網站的生財工具。這值得嗎?縱使父母認為值得,但孩子呢?

數百萬追隨者

去年流行的網紅是「媽媽博客」(Mommy-blogger或Vlogger)。母親將孩子的家居生活照片和錄像放上網,得到大量點擊和追隨者,而IG已成「媽媽博客」最愛使用的網站,因而使用率大增。追隨者愛看的不是媽媽而是孩子,特別是金髮碧眼的白人兒童,最受歡迎的當然是名人、明星的子女。

在美國,點擊率高的「媽媽博客」,動輒有四五百萬追隨者。她們當上「有影響力的人」(Influencer),自然吸引到商品贊助和代言。有些「媽媽博客」本有正職,但當上「有影響力的人」收入遠高於正職時,便乾脆辭職。將母親這個角色(Role)和撫養子女商品化,究竟是進步還是墮落?

撰文: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