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6日

何家銘醫生 家庭醫學

提倡家庭醫學,公眾教育傳承四十

世界家庭醫生組織(WONCA)世界會議於2018年10月在首爾圓滿舉行。是次會議特別之處除了要恭賀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前院長及現任院監李國棟醫生榮任「世界家庭醫生組織」主席外,香港家庭醫學學院更有幸成功舉辦「提倡家庭醫學——創新理念」(Promoting Family Medicine-Novel Ideas)工作坊。

是次工作坊得到世界各地包括美國、英國、澳洲、西班牙、巴西、尼日利亞及香港的家庭醫學同業參與,一齊討論各地提倡家庭醫學的成功例子、困難挑戰及創新方法。

在討論前,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公眾教育委員會及年輕醫生委員會代表分享了學院宣揚家庭醫學四十載的成果。科技日新月異,自1977年至今,本院一直積極進行提倡家庭醫學的工作。自1984年,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監傅鑑蘇醫生已經在香港報紙傳媒提倡家庭醫學。至今本院已經在至少12份紙張傳媒宣揚家庭醫生在醫療系統的重要性及傳授大眾各樣的醫療知識。除了本地傳媒外,在九十年代,傅醫生更接受了瑞典報章記者的訪問,將香港的基層醫療資訊帶到海外。

節目帶出健康資訊

在互聯網世代,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在2000年已經設立了自己的網站,讓公眾可透過本院網站參考各種健康教育資訊。

本院公眾教育委員會至今已於《信報》專欄刊登超過600篇健康教育文章,而專欄亦得到大眾及其他醫療護理同業正面的評價。2005年,委員會在學院的支持下更將文章庫輯錄為家庭醫學公眾健康教育叢書在書店發售,讓市民購買,從而增加宣傳覆蓋率。現在家庭醫學公眾健康教育叢書系列已輯錄至5本書。

除了傳統紙媒外,2011年,本院開始在大氣電波提倡家庭醫學。去年5月李國棟醫生及本院院長陳銘偉醫生在香港電台節目宣揚「世界家庭醫生日」。

2013年,隨着臉書流行,香港家庭醫學學院亦新增臉書專頁,讓大眾能跟貼學院最新動態及搜尋健康教育資料。

2014年是本院提倡家庭醫學的一個里程碑,就是第一輯《我的家庭醫生》電視節目在電視首播。《我的家庭醫生》是由香港基層醫療統籌署、香港電台及香港家庭醫學學院聯合製作,透過家庭醫生在診所的故事令市民認識家庭醫生的重要性並帶出不同的健康主題資訊。本院公眾教育委員代表在每集節目錄製時會作醫學顧問,為編導提供專業意見。該節目更得到100萬名觀眾收看。今年,《我的家庭醫生》電視節目系列已經播出第三輯了。除了在幕後作醫學顧問外,本院代表更在《升級家庭醫生》節目擔任嘉賓主持,親自在鏡頭前向公眾提供健康資訊。電視節目播出後,亦製作了光碟予市民觀看以增加宣傳覆蓋率。

政策配合最大挑戰

當然,作為家庭醫生,我們不應只在大眾傳媒遠距離提倡家庭醫學。家庭醫生應踏進社區宣揚家庭醫學,如舉辦社區講座。去年為慶祝香港家庭醫學學院40周年,本院舉行了春夏秋冬四季社區講座系列,令市民能適時對不同季節的常見疾病有所認識及作出預防。

工作坊簡介後的討論十分精采,各國的家庭醫生都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希望能集各家於大成。

在分享各地在大眾提倡家庭醫學的成功例子方面,大家都認為在醫療系統上已得到一定的肯定,世界衞生組織(WHO)亦提倡家庭醫學,並認同增加家庭醫生的培訓名額服務市民。另外,在香港成立了基層醫療統籌署統籌協調基層醫療的發展。在英國及西班牙,家庭醫生是市民接觸醫療系統的第一個接觸點,病人必須經過家庭醫生轉介才可看專科醫生,為第二第三層醫療系統把關。澳洲家庭醫生同業會舉辦與市民的溝通活動,加強市民對基層醫療的了解。在尼日利亞,家庭醫生可運作醫療保險計劃,運用電視或海報廣告作宣傳。美國社會積極提倡家庭醫生是生命裏的專科,令市民生活上遇到任何狀況也會想起家庭醫生。

大家認為提倡家庭醫學的最大挑戰是政府醫療政策的配合及支持,例如應如何釐定家庭醫生的定義、如何讓家庭醫生提供持續醫療、醫療保險安排等。另外,爭取大眾傳媒的支持亦十分重要,例如應如何令傳媒正面報道家庭醫生的形象,從而增加病人對家庭醫生的了解呢?除了外在因素,如何令所有家庭醫生持有提倡家庭醫學的心亦是一項重要的挑戰。

新穎方法提升認知

大家亦對提倡家庭醫學發表了不少創新的方法。首先可用新穎的方法提升公眾對家庭醫學的認知,如利用手機程式,並考慮加入人工智能的元素。另外,可製作互動的電視節目及教育講座提升趣味。出版有關家庭醫學的漫畫書籍亦可增加青少年及兒童對家庭醫生的認識。當然,宣傳元素必須是正面,能強調家庭醫生在社區醫療的角色,能強調家庭醫學的特色如全人醫療、延續醫療、醫療系統第一接觸點等,藉此提升家庭醫學的信譽。

「傳統不守舊,創新不忘本。」提倡家庭醫學是每位家庭醫生持久應該做的事。隨着科技進步發展,在大眾傳媒宣傳的方式亦變得多姿多采,由傳統的印刷紙媒如報章雜誌,到大氣電波媒體如電台電視,及至互聯網世代如網頁臉書,甚或創新至新世代的手機應用程式。但其實不論是什麼宣傳形式,大家不要忘記宣揚家庭醫學的本意都是希望增加大眾對家庭醫學的認識,提升市民大眾的健康水平,從而使社會醫療資源能有效運用。

www.hkcfp.org.hk

撰文:何家銘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