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27日

占飛 忽然文化

美麗憾事

不久前逝世的漫威之父史丹李(Stan Lee),不時公開表示他雖然在漫畫界取得空前的成就,但他卻討厭這個漫畫行業。早在1968年,漫威已如日中天,他在一個派對碰到法國新浪潮導演阿倫雷內(Alain Resnais)——《廣島吾愛》和《去年在馬倫伯》的導演,便對他說:「我不明白何以有人會迷上漫畫。如果我沒有入行,就算有空閒,我也不會看漫畫。」

3年後,他對漫畫這行業仍然沒有一句好話:「對具備豐富創意的人來說,漫畫是最差的市場,理由難以盡數。就算成功了,就算成為漫畫界的天之驕子,你仍然比不上電視、電台、電影界的人那麼成功、有影響力和有安全感,因為你無法擁有你的創作。作品全屬出版社。」

夢想撰寫小說

何以史丹李這麼賤視自己從事的行業?皆因他自小愛讀小說,他喜歡的作家有英國的H.G.威爾斯、柯南道爾、莎士比亞和狄更斯,還有美國的馬克吐溫和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Jules Verne)。他喜愛寫作,且得到母親的讚賞。史丹李生於1922年。在他成長的年代,漫畫只是「孩子玩意」,難登大雅之堂!

史丹李是猶太人,原名史丹利李伯(Stanley Lieber)。他入行時,將名字縮短為史丹李,因為他夢想有一天,自己會正正經經的寫部「偉大的美國小說」(Great American Novel),跟《無比敵》的作者賀曼梅維爾(Herman Melville)、《大亨小傳》作者史葛費列茲羅(Scott Fitzgerald)等等齊名,躋身文學殿堂。結果,史丹李聲名顯赫,史丹利李伯卻沒有任何作品面世。

漫畫迷當然大感欣慰,幸好史丹李沒去寫他的「偉大的美國小說」,而建立了漫威王國。另一方面,沒有如史丹李這類多讀和喜愛文學的人入行,普及文化未必會如此燦爛輝煌。

香港亦如是。香港普及文化得以在上世紀大放異彩,皆因創意人都是有點頭巾氣的文人。黃霑就是好例子。

撰文 : 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