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
我們借用了《理想國》中的「洞穴比喻」作為標題,嘗試解釋「視野收縮」的情況。當然,跟柏拉圖的哲學絕無關係,病患者亦非整天看着洞壁上的影子,而是被困於洞穴內,窺探着外面的世界。
讓我們先看看以下個案:
近日X先生經常無意中碰撞到東西,被椅子絆倒,手腳皆有損傷,但他並不覺得有任何視力問題。他來到眼科診所,醫生建議他作視野測試。他被安排坐在一座機器的正前方,下巴倚靠在一個架上,機器內有一個白色弧形屏幕,屏幕中央有一小點。檢查時,他的右眼需要持續盯着這個小點,左眼則被遮蓋着。每當見到有任何光點在白色弧形屏幕上閃爍,他都需要按一下按鈕。同時眼睛需要持續地盯着那個中央小點。右眼檢查完畢後,左眼亦需要重複這個步驟。視野測試完畢後,眼科醫生告訴他有視野收縮狀況。
青光眼乃普遍成因
什麼是視野收縮?「視野」所指的是眼睛能夠看得多廣闊。視野包括了中央和外圍視力,中央部分最清晰,外圍部分則較為模糊。如按照整片視野的每個範圍之視力強弱畫成一幅地圖的話,這個「視野圖」就恍似「黑色汪洋中的一個山丘島嶼」般,山丘的最高點(中央視野)最清晰,斜坡部分則愈來愈低(外圍視野漸漸模糊),「黑色汪洋」就是視野範圍以外看不見的區域。我們的日常活動(例如閱讀或看電影)通常都依賴中央視力。另一方面,由於外圍視力比較弱,故此我們不太在意這方面的情況或變化。然而,外圍視力其實頗為重要,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外圍視力讓你能看見周邊事物而毋須扭轉頭顱或移動眼睛。它可以助你感覺到旁邊的事物動態,以防在走路時絆倒。例如,你在專注於閱讀的同時能夠察覺到有人向你走近。試想像一下這部分的視力功能消失了,只餘下「狹窄」的中央視野──如同置身於隧道內。我們在沒有任何視覺預警下可能會被東西絆倒。當你打羽毛球時,羽毛球飛到一個正常視野範圍內的某個位置,卻因為視野受損而感覺上羽毛球像突然消失一樣。視野收縮對駕駛者很危險,他們可能看不到路旁的小孩橫越馬路,卻突然出現在車輛跟前。
視野收縮的普遍成因是青光眼(見表)。青光眼破壞視神經,導致視野受損甚至失明。讀者或許閱讀過我們過往有關青光眼的文章。青光眼種類繁多,尤以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最為普遍。年過40歲的人約有3%機會患上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退化,導致永久的視神經損害及視野收窄。青光眼大多與眼壓有關,但具體成因不明。然而在我們的人口當中,很多青光眼病人並沒有眼壓上升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正常眼壓性青光眼。以往的文章亦有詳細提及,在此不贅。
除了青光眼外,很多疾病同樣可引致視野收縮。任何影響視網膜、視神經或大腦視神經通路之疾病均可導致視野問題,包括視網膜脫落、視網膜色素變性(俗稱「夜盲症」)、視神經炎、先天性視神經病變、視神經受壓性病變包括視神經鞘膜腦膜瘤或眼眶病變,甚至腦中風、腦腫瘤如腦下垂體腺瘤和腦膜瘤。
視野收縮通常進展比較緩慢。此外,它可能只會波及一隻眼睛,而另一隻眼睛的影響相對較輕微。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同時用雙眼看事物,當一隻眼睛的視野收窄時,另一邊眼睛的視野可彌補視野缺損的部分。因此,病者往往在疾病晚期才察覺問題。我們也可以為自己做一個簡單的測試:每次遮蓋一隻眼睛,檢查雙眼比較一下有沒有任何視力差距。讀者如希望詳細檢查視野,仍須請教眼科醫生進行適當的測試。
家族史增患病風險
假如你懷疑自己有視野收縮,最重要是尋找協助。你的眼科醫生會通過問症、眼睛及體格檢查,再加上視野檢查,將青光眼與其他原因區分。然而,情況往往在病情加深前全無先兆。這種情況常見於青光眼,故此青光眼亦被稱為「視力小偷」。
如閣下有青光眼或高眼壓的家族病史,患病風險亦相應提升,理應請教醫生檢查青光眼狀況。假如你察覺到其他徵狀,例如早晨頭痛、視力突然退化、眼球活動時感到疼痛、複視、夜盲症或漂浮物和閃光顯著增加(即飛蚊症)等情況,應該諮詢醫生意見以進行評估。
在臨床檢查期間,眼科醫生也可能為你進行所謂的「對抗測試」。這項測試有許多方法,例如要求患者點算不同象限中的手指,或告訴患者他們何時在視覺外圍看到晃動的手指。對抗測試讓眼科醫生能粗略地測量患者的視野並藉以進行早期診斷。當醫生在進行上述測試後告訴你有視野收縮情況,這意味着你的外圍視力可能有所損失。
視野檢查可為我們描繪出視野功能及將其量化,並提供有關視力喪失區域及其背後原因的端倪。其中一種最常用的儀器是全自動視野分析儀,透過自動程序改變光點的位置。測試通常在視野中心的24度或30度範圍,但也可以進行全視野分析。除了視野檢查外,醫生可能會建議你做其他相關檢查,例如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其他眼睛測量如中央角膜厚度測量,甚至抽血檢查及腦部掃描等。
青光眼是視野收縮最常見的成因之一。在右表中,我們列出了青光眼的風險因素。如有疑問,請諮詢你的眼科醫生。
撰文:莊涖媛醫生、陳培文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