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9月28日

黃偉鴻 教研陣地

香港中產幼童 升小故事

能為自己的孩子準備一個愉快的童年和給他們安排一間好的小學,似乎是所有香港中產家長的夢想。然而,後者對絕大部分的家長來說,卻同時是一場「夢魘」。

事實上,在筆者所認識的中產朋友中,包括那些自己的小朋友已身處名校的,又或者是已經從頂尖大學畢業的,對香港現時升小的這個「博彩」制度,都是「不知從何說起」。從來沒有人敢說自己是贏家,也沒有聽過人說這是「合情合理」。

個案反思

有人說,香港現時升小的「世襲」計分方法,令到大部分非名校出身的家長,感到「不公平」。這個,我同意。又有人說,現時以居住地方所屬區域去劃分的選校方法,令到資源緊絀的家長,搖頭輕嘆。這個,我也同意。但是否出身自名校的家長,以及居於名校網中的幼童,就一定能成功入讀到心儀的學校呢?以下幾個在香港的升小故事,值得細味,也值得我們反省。

朋友甲,身住九龍塘,出身名校,學生時代是活躍分子,早早加入舊生會,並積極參與學校的所有活動。她按意願替女兒報讀母校,結果「名落孫山」,要靠事後「叩門」,才保得住女兒的學位。

朋友乙,於教育界廣結人緣,也直接認識幾間名校的校長。面試前,甚至私訊對方尋求關照。結果呢?所申請的幾間,都無功而還。

朋友丙,也在教育界工作,討厭成為「怪獸家長」。他崇尚「順其自然」,並以其小朋友的能力、志趣,僅報讀了4間他所認同的小學。但結果卻是事與願違,全線敗北。

朋友丁的故事,更慘烈。他夫婦二人住在港島,均出身名校。那年他兒子報小學時,只久不久聽到他說,心情輕鬆。卻原來,直到最近我才知曉,他當年報的18間私立及直資學校,竟然全軍盡墨。最後是被派往一間他之前「並不認識」的學校。

以上的故事,說明了香港中產普遍對一般的官津學校,其實缺乏基本的信心,而其背後則是對香港整體教育的失去信任。這些年頭,較具知名度的私立、直資小學,每年都收4、5千份申請表。究竟是香港一般的中產家長喜歡「自尋煩惱」?還是香港的教育體制早已「不勝負荷」?相信大家心裏有數。

作者為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一級講師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