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7日

黃偉鴻 教研陣地

讓教師打好「思考教育」基礎

早前一名小學教師被教育局「釘牌」,令教師專業界別內無不嘩然!事件讓人深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之餘,亦令筆者覺得此事須從教師專業界別內做起。一來,避免「悲劇」再次出現。二來,「教育」也真該是時候回歸「教育」了。

恰巧筆者舊同學傳來問候,不禁憶起大學時代老師的教誨。於是,決定借此處談談「思想教育」推行前所必須有的「思考訓練」,來個拋磚引玉。

合乎思考規範

筆者念大學的年代,有一門課叫「思考方法與語理分析」。前半截,教導學生思考的規矩、尺度。簡單而言,就是要思考的話,就要合乎思考的規範。不能糊裏糊塗,東拉西扯,亂七八糟的。當中內容包括:應用邏輯概念、科學方法和謬誤分析等。培訓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思考的方法、規律和原則,避免日常生活中進行錯誤的思考運算、推演及判斷。教導學生,從推論、推理、涵蘊、弔詭、兩難、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可能性、矛盾性、技術上可能、原則上可能、概然性、必然性、偶然性、循環論證,到乞題等概念。從歸納法、觀察法、試誤法,教到實驗法。再闡述不一致、不相干、不充分、不當預設等思考謬誤。

後半截,則教導學員若要說話,就要表達得精準清晰。而接收別人話語時,則要濾走無謂的干擾及雜音。內容包括:語言特性的掌握,字詞及語句的意義和使用,以及下定義等問題。教導同學認識,從語法結構、心理狀態、語言層次,到語言預設等問題。知道什麼叫:闕義、歧義、含混、着色、實化及癖義。繼而判定句子具有哪一種的意義。

至於,對資訊真假判斷的能力培養。其實,新聞傳播學中,向來都有一個對「資訊審查」的習慣。那就是對任何「存疑」的資訊均需加以「有兩個(或以上)互不接通源頭」的核實,方可以採納。而遇上特殊或新鮮課題,又打算作論述時,以筆者自己為例,也喜歡就該課題比較不同定位、立場的說法,並盡量向不同前輩請教後,才下筆。

能做到上述各點,既關心教育,又能心繫大局,則香港始終還有希望。願香港人共勉之!

作者為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一級講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