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7日
近日,民政事務局將10本有關同性育兒的兒童書籍轉移去公共圖書館的閉架區域,相關圖書不再公開展示,必須向職員要求索閱。這決定源於一個家長團體的投訴,要求將有關圖書下架。經「館藏發展會議」重新審議之下,決定將其中3本置於閉架上,另外7本縱使內容被評為中性,但局方基於不同讀者對書籍的關注,同樣將其送入閉架。其實,同性戀及跨性別的兒童圖書應否於圖書館上架或置於哪一個架,近至新加坡或遠至美國,也曾有類似的討論及爭拗。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委員會(NLB)2014年以並非「親家庭」(Not "Pro-family")為由,將3本有關同性伴侶及領養的兒童圖書取締及銷毀,當時在社會掀起一番爭論。有人認同政府做法,認為被禁書籍宣揚與傳統家庭相違背的訊息;也有人質疑政府對言論自由的取態,有當地作家拒絕參與文化活動以作杯葛,更有幾百人集結在NLB門口抗議。
至於美國Oklahoma City的公共圖書館委員,本想將有關同性戀及跨性別的兒童圖書放在閉架甚至徹底禁止,最後決定把相關書籍放在離地5呎、欄目為「家庭對話」的書架上,該欄目尚包括吸毒成癮、性侵犯及精神病等相關書籍。此舉令一些家長感到不滿,他們並不認同家庭對話為合適的欄目,並期望將書本放在兒童容易取得的書架上,這爭拗仍沒完沒了。
回到香港,社交平台有不少家長提出意見,有的贊成政府做法,認為「可減少同性戀對純潔兒童的荼毒」,也有人提出反對,指出「兒童從閱讀不同觀點的書籍有助建立更好的理解和同理心」。今次事件孰好孰壞,留待公眾討論和思考。無論如何,假如希望子女學懂尊重多元面貌,同性育兒的書籍也是讓子女了解社會存有不同價值觀點的教材,家長毋須視為洪水猛獸。至於何時才是合適的閱讀年齡,並無標準,就讓家長自行決定。
作者為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教育主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