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0日
全球範圍內的超重和肥胖問題日益嚴重,最近的流行病調查顯示大概有39%成年人均屬於超重或者肥胖的程度(身高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即BMI超過23)。香港2014年衞生防護中心的數據顯示,20.8%的人群屬於肥胖人群,由於肥胖是導致許多慢性疾病的原因,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在所有肥胖類型中,尤其需要注意「中心性肥胖」(Central Obesity),即男士腰圍超過90厘米,女士腰圍超過80厘米的成年人。因為很多研究均提示,腰圍每增加5厘米,男性和女性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分別增加11%和15%。
成人階段減肥只能縮小脂肪細胞體積,不能減少脂肪細胞的數量,要有效控制脂肪細胞數量增多,應早在孕婦妊娠前後、嬰兒一歲內及青春期3個階段施行合理飲食及運動等方法,才能較理想地減少肥胖的發生。母乳哺育最短6個月,也是預防嬰兒長大後肥胖的最佳方法。
西醫在治療肥胖方面主要為生活方式的改變、用藥和手術,但由於需要至少半年非常有規律的運動和飲食,及價格昂貴、副作用較大的用藥,故一直以來控制體重療效並不理想。
中醫針刺調整
對於肥胖這類原因複雜,需要多途徑預防和控制的健康問題,自古以來中醫就有獨特的理論和治療方法。《黃帝內經》中有提到「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意思就是說油膩或甜食容易損傷人的脾胃,使脾胃運化功能失調,濕濁痰瘀積聚體內成為膏脂,導致肥胖的發生。針灸是以針刺的手法刺激穴位,調整臟腑功能,交通三焦水道。
2012年中大醫學院糖尿病專家陳重娥教授在《肥胖綜述》發表了中藥及針灸治療肥胖的高質量醫學文獻回顧研究,該研究篩選了96篇國際醫學研究報告,結果顯示中藥及針灸穴位治療肥胖成效顯著,與西藥的治療效果相近,可於2周至4個月內,多減約2.8公斤體重,身高體重指數亦降約2kg/m2,而且在停止療程後,體重不會反彈。
2016年醫院管理局、博愛醫院及浸會大學合作完成一項針刺控制體重的臨床研究,參加者經過8星期治療後,在飲食習慣及運動量無明顯改變下,體重及腰圍、臀圍均有改善,這項臨床研究初步證明針刺有助控制成年人體重。
該研究還評價了耳穴按壓的效果,用中藥王不留行籽黏在相應的耳穴,可以抑制食慾和幫助調節內分泌功能。結果顯示針刺治療組的患者,平均體重減去約2.5公斤,較對照組的0.5公斤有顯著差別。針刺治療組患者的平均身高體重指數(BMI)約降低了1.6kg/m2,較對照組的0.2kg/m2差別也是明顯的。最顯著的個案減少達7.2公斤,身高體重指數也降低了3.2kg/m2。
食療預防增磅
耳穴按壓:分別選取雙側耳穴神門、飢點、脾和胃,以酒精消毒,用王不留行耳穴貼或磁珠貼,對準穴位緊貼其上,並輕輕按揉1至2分鐘,每日按壓3至5次,每過1天換一次貼布。
在食療和中藥治療方面也有不少基於臨床的證據,在整體辯證的基礎上,大致可以分為脾虛痰濕、胃熱濕阻、肝鬱氣滯、脾腎兩虛、陰虛內熱型。在早期體重開始超重時,可以用食療及湯水來預防體重進一步增加。隨着人們對腸道菌群與肥胖關係的研究愈來愈深入,許多中藥在改善腸道菌群多樣性即調節菌群的失衡狀態,提高腸道局部免疫力以及抑制腸道有害菌的繁殖均有療效。
中醫的預防和治療肥胖的許多保健方法可以在社區學習和培訓,由自己或家人在家中操作。食療和穴位按摩就是很好的例子。
中醫預防醫學重視患者的人體差異以及地點和時節的不同,這個特色體現在對於體重控制的方面,就是要根據個體的體質和年齡、生活環境等度身訂造契合的控制體重方法。通過干預飲食運動、養生保健、針灸中藥等綜合方法,降低體重並避免反彈,健康有效地逐步控制體重。
撰文:黃譚智媛_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
鍾麗丹_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究助理教授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