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2日

馬紹良 教研陣地

為貧窮孩子締造 合理居住環境(上)

不少人在求學時期都曾以《我的志願》執筆撰文,我從事教育行業多年,自然看過不少學生的相類作品,當中儘管文筆幼嫩,亦不免偶有錯別字,但我卻看得很是入神,因為當中可以窺見孩子心中對未來的熱情和憧憬。

教者父母心,早前立法會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召開了貧窮兒童人權公聽會,席上「熹熹」的故事卻再次觸動我的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幫助貧窮線下生活的家庭,從而有效地令這些家庭的小朋友享有健康的成長,日後有機會讓他們靠着自己的努力而脫貧。

「熹熹」的故事是這樣的,公聽會席上年僅5歲的「熹熹」戴上工程師帽,手舉着一張自己一筆一畫寫上「我的志願是工程師」的紙條,意思是希望長大後可以為父母建造安穩舒適的房子。好一個充滿童真的孩子,年紀小小就已經體會到逼人的現實生活!一家三口蝸居於150方呎的劏房之中,「熹熹」的童言童語,無奈地道盡了惡劣的居住環境。然而,更讓我痛心的是,其實這樣的例子在香港可說比比皆是。

根據香港政府去年底公布的數據顯示,貧窮人口創出新高,佔了整體人口約20%,達到135.2萬人,當中18 歲以下兒童佔了17.2萬人。

影響學童發展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兒童權利關注會於去年12月發表的《兒童專員報告》指出,當下兒童貧窮率高達22.6%,情況令人憂慮。基層家庭受經濟所限要入住狹窄的劏房,有些連枱凳的基本生活設施也欠奉,他們的孩子需要伏在床上做功課,導致脊骨發育不佳。

這現象過往也曾受到社會關注,例如有志願組織為他們提供簡單書桌,以改善家中學習環境,或是提供家庭補習等,期望透過教育,幫助小朋友離開跨代貧窮的困境。

我絕對認同「教育」是協助基層向上游的扶梯,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但我同時卻留意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扶貧措施中,大多只圍繞在教育上或是經濟上的短期資助,似乎都忽略了從基本的居住問題出發,繼而忽略了提供長遠及有效改善貧窮兒童生活質素的不同措施。(待續)

作者為鳳溪公立學校行政總裁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