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2月7日

潘天惠 電視導賞

南極考察站搬家啟示

錢,真是可以改變世界。中國有錢的人太多,哪怕團費達到16萬元人民幣,聽說今年農曆年,東南亞國家已滿足不了中國遊客,南極成為最新熱門旅遊點,不僅報團旅客比起去年上升了一倍,近8年足足勁升40倍,遲早南極冰塊下滿滿是王老吉、芙蓉王、茅台樽和辣鴨脖子……錢,真是會破壞世界!

假如,閣下對「地球上最後一片淨土」南極充滿興趣,但暫時仍是專心為首期儲蓄,未有閒錢到當地一遊的話,就要收看明珠台的《南極考察站》(Ice Station Antarctica)。

有別於與歐洲、俄羅斯和加拿大等國相連的北極,南極是地球上最遲被發現的大陸,在地球的最南端「斯人獨憔悴」,總面積達到1390萬平方公里,95%以上的面積被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自然不適合人類居住。南極大陸的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圍,遠離其他大陸,自然也是遠離文明,與世隔絕,至今仍然只有少數科研人員輪流被派駐當地。

最佳紀錄片提名

無論何年何月,土地永遠是寶貴的資源,同時是兵家必爭之地,由十九世紀開始,各國探險家先後發現南極大陸的不同區域,導致英國、紐西蘭、德國、南非、澳洲、法國、挪威、智利、阿根廷、巴西等爭先恐後,提出主權要求,直至1961年的《南極條約》通過,規定南極只用於和平目的,不屬於任何國家,故此也是地球上唯一屬於全人類的大洲。

說回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南極考察站》,主題簡單鮮明,講述位於南極的英國哈雷6號考察站(Halley VI Research Station),因發現附近一座正裂開、移動的冰塊,裂縫愈來愈大,基於安全理由而被迫搬家,搬往23公里以外的「新居所」。本片由資深天氣主播Peter Gibbs主持,他曾於哈雷6號工作兩年,今次會在節目中帶觀眾重遊舊地,了解站內最新的科研項目,包括解決全球暖化的方案等。

做資料搜集出身的女導演Natalie Hewit,入行10多年,2015年首次執導,本片便獲提名為Broadcast Awards的年度最佳紀錄片。

一般南極科研人員,每隔半年便要換班,但為了拍攝《南極考察站》,Natalie 在南極逗留了3個月,箇中艱苦實不足為外人道。

「節目提供了難以置信的視點,我們利用無人機拍攝,鳥瞰整個搬遷過程,我們不是簡單地記錄搬家之旅,而是講述人類如何在世界盡頭進行科研。」置身地球最南端3個月後,Natalie Hewit承認嘆為觀止:「在一片荒涼的白色絕境,看着一節節藍色物體移動,它好像不斷前行而不知道目的地,其實遙望一望無際的冰川,方知人類是何其渺小。」

由1956年的哈雷1號開始,過去60多年來,考察站一直為人類收集地球重要的數據,氣象學家Carolyn Graves更於1985年在這兒發現大氣層。哈雷6號耗資3000萬英鎊建造,2013年起啟用,總重量超過900噸,容納了來自全球多國的科研團隊接近90人,可以想像,今次的搬遷工程相當浩大。

哈雷1號至5號敵不過被棄用的厄運,原因是設計過時,且無法移動,但是哈雷6號就別於前五代,建築體下面安裝了水力驅動的「4條腿」,用作拖曳前行,可避免雪季被覆蓋,靈感來自人類滑雪時用雪杖保持平衡。考慮到移動成本和人力所限,過往的考察站被棄用後,科研人員只能任由它們沉落冰海,間接對南極的環境構成不可彌補的破壞。

60公里長裂縫

2016年10月31日,考察站上的科研人員首次發現冰上的裂縫,因那天正是萬聖節,遂被稱為Halloween Crack(萬聖節裂縫)。裂縫隨着時間推移而迅速擴大,連綿60公里,並因為去年向東繼續加長,以致科研人員萌生搬家的想法。「搬家是基於我們觀察到冰川的移動,即使移動非常緩慢,但如果行動太遲,便會造成潛在危險。」不怕一萬,最怕萬一,冰川學家Jan De Rydt稱搬家絕對是迫不得已的決定。

由於基地附近會有飛機升降,同樣會影響冰塊的穩定性,因此冬季一度要撤走科研人員,直至去年11月才重開。「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曾經發現類似的裂痕,位置與Halloween Crack非常接近,那條裂痕也長達20公里,計起來的話,整個面積便超過1000平方公里,絕對非同小可。」De Rydt博士認真地說。

原來,當時有16名「壯士」打算留下過冬,南極進入冬季時,24小時不見天日,最低氣溫可達攝氏零下55度。人類除了要經歷24小時的黑夜,可能導致心理時鐘失去平衡之外,身體也會出現眩暈等狀況,更麻煩是一旦在冬季發生意外,救援隊根本難以接近,考慮到各方利益,最終決定禁止任何人留下。

如果南極或北極的冰塊加速融化,電影《明日之後》的情景便會出現,絕非危言聳聽。2016年12月,冰川學家首次發現南極西部冰川從內部崩塌,全球暖化導致海水逐步令相對穩定的南極冰川變得脆弱,厄爾尼諾現象改變了水流引致更多暖海水流往冰川邊緣,侵蝕底部冰層。根據過去23 年的數據顯示,南極冰川被海水侵蝕冰層,高度平均每年減少20厘米,趨勢令人擔心。

溫馨提示,大自然面前人人平等,別以為有錢就是皇帝,在南極你不能教領隊走哪條路,也不能投訴行程少了什麼景點,更不能投訴登陸的時間難以捉摸,同時要百分百遵守岸上和船上的守則和規矩。如果你去南極只是抱住「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的虛榮心,打算在社交網絡呃like,十之八九會失望而回,甚至重演內地行山友在颱風來襲時登山演變成要救援隊拯救的場面,累己累人,貽笑大方。

澳洲探險家Douglas Mawson超過100年前,與兩名同伴在南極遇上大風雪,僥幸地保住性命,獨自歸國,並在Alone on the Ice(由David Roberts執筆)一書中表示:「現在人們把救援遇險者視為理所當然,遇險者把自己獲得救援視為上帝賦予的權利。」打算往南極的豪客,謹記出發前請三思,其他人沒有義務在危難中拯救你,如果只是錢太多而想去南極,不如多買幾個名牌手袋好了。

 

 

《南極考察站》(Ice Station Antarctica)

播映頻道:明珠台

播映日期:2月7日

播映時間:晚上9時35分

 

 

圖片提供(部分):明珠台

撰文:潘天惠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