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月3日

陳敬安醫生、林思為 健康專題

減重手術 緩減糖尿病心血管病

體內的多餘脂肪可散布至多個部位,形成脂肪肝、心肌脂肪、腎血管脂肪、胰腺脂肪等積聚,不僅構成心臟病,亦可令血壓上升導致腎衰竭,或胰島素阻抗引發糖尿病,以及形成慢性炎症影響肝功能和血管健康等。已有統計指出,肥胖人士患癌比率較一般人高出兩成,因此肥胖達嚴重狀況時,進行減重手術是值得慎重考慮的。

儘管肥胖帶來眾多健康問題,但要求過重人士自力進行減肥沒有想像中容易,上世紀九十年代已有研究發現,瘦素(Leptin)機制一旦失靈,便會令飽食訊號失效,導致減肥失敗;突發性肥胖如因情緒低落而暴飲暴食,或下丘腦肥胖包括因糖尿病、睡眠窒息症或是某些手術,亦可導致瘦素受體出現抵抗。依據脂肪定點理論,各人的體內脂肪定點不一定相同,但脂肪量降至該定點時,身體便會發出訊號來催促進食,所以節食減肥絕不易成功。

單靠藥物難減重

那麼,靠藥物又如何呢?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5至6種減肥藥物當中,沒有單一藥物可以全面幫助患者。有研究顯示採用藥物治療一年後,成效只達5%至10%,兼且一般不建議服食減肥藥物超個3個月。於是,減重手術便成為另一個瘦身希望──縮胃手術是指透過切除部分胃部,縮小胃容量;而胃繞道手術是將小腸接駁至胃部,減少腸胃吸收食物營養。完成手術後,因為體內刺激胃口的荷爾蒙分泌減少了,所以食慾降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亦得改善而終令血糖受控,這些效果並非單一種藥物可以達到的。

長打胰島素易胖

曾有研究顯示,完成縮胃手術後一年,患者的額外BMI值(即多餘體重)下降率是60%;胃繞道手術則是67%,比藥物有效得多。糖尿病的糖化血紅素(HbA1c)及睡眠窒息亦有改善。瑞典曾追蹤研究1703位患者,發現進行手術10年後,他們的血糖、血脂、血壓和尿酸值皆下降;胃繞道手術後更使患者所需熱量減少,症狀減輕亦令情緒更佳。

糖尿病患者同時BMI值過高,實在難靠自力減重,且長期注射胰島素亦有容易致胖的惡性循環。即使患者可採用不會致胖的新式胰島素針劑,但縮胃或是胃繞道手術始終更有效改善病況。胃繞道手術相對複雜,所以比較多進行的是縮胃手術。雖然手術有貧血或低血糖風險,手術後6個月內需要補充鐵質、鈣質和維他命B12,但總括而言仍是利多於弊。若然BMI達35或以上,或已有肥胖併發症出現且BMI達30或以上,或有嚴重糖尿病且BMI達27.5或以上,皆值得考慮接受手術。

減重手術是十分漫長的,必須以醫療團隊方式會診、管理及支援整個過程。在擬定手術日期前的半年內,患者須先進行減肥以堅定意志。

醫療團隊除了外科醫生,亦包括營養師、心理學家、內分泌科醫生、麻醉科醫生及物理治療師,而耳鼻喉科醫生亦會加入處理睡眠窒息症患者。完成手術後,患者亦須接受跟進,了解身體狀況的改變,並訂立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才可長久保持健康。

撰文: 陳敬安醫生_心滙專科中心外科專科、

林思為_心滙優越健康中心高級註冊營養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