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
「醫生,我總覺得患上糖尿病真的不好受,很麻煩。」建邦(化名)是我的病人,前幾天他回診所覆診糖尿病,言談之間他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你看起來好像很困擾,可讓我分擔一下嗎?」我耐心聆聽。
建邦是位45歲的餐廳經理。自去年的一次驗身檢查發現血糖和血脂異常後,我們證實他患有糖尿病。突如其來的病令建邦重新檢視多年的生活陋習,既要遵從糖尿專科護士的叮囑小心飲食,又要每天服食藥物、打胰島素針和測量血糖,每2個月更要回診所覆診,見醫生跟進病情。
儘管建邦已立下堅定決心要把血糖控制下來,但工作繁忙的他仍常因「大頭蝦」(善忘)拖垮病情:上個月忘記了回診所抽血……上星期有3天早上都因趕着出門,把早餐前要吃的藥和「篤手指驗血糖」的「功課」都完全拋諸腦後……昨晚睡前因為太疲累,忘記了打胰島素針……如是者一日復一日,「忘記了」這3個字亦由偶然變成習慣,建邦的血糖控制亦變得更慘不忍睹。每當覆診看見「血糖成績表」──醣化血紅素(A1c)的數值仍舊是那亮起紅燈的數值時,建邦都會搖搖頭說:「我很想令自己能夠做好一點,但要無誤地定時定候用藥、篤手指、應約覆診等等……這真是一場很大的挑戰。我開始感到有心無力了。」
「糖訊通」應用程式
面對着建邦一臉困惑的神情,我能感受到他心中那份無奈和挫敗。現實中,像建邦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我深信「辦法總比困難多」。作為大家的健康夥伴,我為建邦和類似的病人四處搜尋可行的解決方案。在前年的一份文章〈藥瓶中的混沌〉(刊於2015年12月31日),我曾提及我們可利用一些電話應用程式作為輔助工具,提醒病人用藥。當年的我只能找到寥寥可數的幾個合用的外國應用程式,而且大部分程式都是以英語作為操作介面,未必每個病人都適合使用。今天我找到一個更適合香港人使用、更地道的新產品──醫管局新推出的「DM Care糖訊通」應用程式。
以下是「DM Care糖訊通」應用程式的主要功能:
1)「血糖日記」:應用程式附設數據庫供糖尿病友輸入多個於不同時間量度的血糖值,再以紀錄表格或分布圖的形式一目了然地列出,方便病友及醫護人員隨時隨地回顧最近的血糖控制。每次進餐前都習慣「相機先食」的你更可用相機拍下食物相片,再記錄在圖片庫內作日後參考,使整個血糖紀錄變得更全面。
2)「提示功能」:糖尿病是種需要恒心面對的長期病,當中的部分患者更需要定時測量血糖、用藥、回診所覆診和抽血,要貫徹始終地依足指示做確不是易事。「糖訊通」中的「提示功能」可化身為近身「小管家」,定時定候地以聲音及訊息提醒病友用藥和量度血糖,及於回診所覆診和抽血當天預早發出提示,使整個疾病管理變得較輕鬆。
3)知識小寶庫:我們都深信完善的健康教育有助病友與照顧者改善對疾病的理解,並能增強病者的自理能力,以及改善接受治療的動機及遵從性,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成效。鑑於坊間充斥着五花八門的健康資訊,數量之多有時也會令不少病友感到無所適從。「糖訊通」應用程式內設一系列的電子健康單張供病友和照顧者參考,不能在此盡錄。而我於試用後,就建議了建邦細閱下列幾個有用的重點章節:
「預防糖尿病」一節教導大家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減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認識糖尿」介紹不同類型的糖尿病、它能衍生的併發症及其危險因素、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常做的糖尿併發症檢查究竟是什麼。這幾個章節能令糖尿病友對自身的病有初步了解。
「看顧技巧」就提供了一系列的生活小錦囊供糖尿病友及照顧者作日常「實戰」參考。以飲食為例,應用程式建議一些健康食譜、烹調方式及出外進食的健康選擇,「運動」一節提及糖尿病患者在運動前和運動時的注意事項。程式裏也提及了血糖的監察方式及發現高、低血糖的即時處理方法。
「日常生活」部分載有一些特別日子的小貼士,例如與旅遊有關的出門前準備和旅途中的注意事項,以及患病日子的注意事項等。
具電腦朗讀功能
4)朗讀功能:「DM Care糖訊通」應用程式更設置了貼心的電腦朗讀功能,令有閱讀困難的朋友能以便利的方式了解電子健康單張中的文字資訊,把使用時的障礙減至最低。
無論你是正於公立/私營門診覆診的糖尿病患者、照顧者或純粹只希望加深認識糖尿病的朋友,任何人士如有興趣一試此應用程式,均可參閱以下網址:
.iTunes 版本下載點:
https://itunes.apple.com/hk/app/id1279596329?l=zh&mt=8
.Android 版本下載點: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hk.org.ha.dmcare
最後,和大家分享這句頗有意思的話:「別讓疾病牽着你的鼻子走,就讓你的毅力和勇氣伴你前行吧!」(Your illness doesn't define you, your strength and courage does.)寓意健康目標可親自以努力達成。
若你也想像建邦一樣為自己的健康盡這分力,我們家庭醫生將會很樂意做你的拍檔和最強後盾。
撰文:譚仲豪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老少秋冬護膚食療 |
上一篇: | 手塚誕辰90年 經典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