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
秋氣來、北風吹,一吹就帶走空氣中的濕氣,雖然令人感覺爽朗及舒適,但秋氣來的同時也一併將皮膚的「濕潤」也吹走。每當這種似暖還涼、風大又乾的時節,很多人的皮膚、頭髮、嘴唇也會隨之變得乾燥、枯槁,甚至脫皮和失去光澤,長者、小孩及素有皮膚疾患者,很容易在此時出現局部或全身痕癢等問題。除了需要及時為保養品換季外,根據天時去調整膳食也是很重要的。在香港,冬天不會很冷,但也是相對乾燥的季節,冬日的飲食調理原則當以「燥者潤之」為上。
祛風健脾胃
此時此刻,但凡可以滋潤皮膚、為人體保濕化燥的食療就最為合適了。當然食療也要根據體質作微調的,小朋友的皮膚幼嫩和較薄,容易流失水份,從中醫角度看,小孩發育未全,腠理(皮膚毛孔)疏鬆,易令外邪(燥)從外侵入體內,令皮膚失去滋潤而變得乾燥、脫皮及痕癢。小孩是稚陰、稚陽之體,肝常有餘,脾常不足,所以食療除滋潤化燥之外,也應兼顧祛風及健脾胃,筆者建議皮膚不好的小孩宜戒吃生冷,少吃煎炸的食物,早睡且要睡足,別因功課多而犧牲睡眠時間,要喝充足水份,「銀耳甜杏仁淮山糊」適合皮膚易乾癢或過敏的小孩作冬日潤膚食療。
長者因為年紀大,中醫認為年齡大的人普遍都是陰常不足(體內的天然滋潤物質),導致皮膚天然油脂分泌減少,皮膚不論任何季節都會偏向乾燥,在秋冬的燥邪影響之下會更乾燥,特別用熱水沖涼後更明顯,皮膚會因乾燥而變得痕癢、爆坼甚至龜裂,四肢是人體皮脂分泌天生較少的部位,所以很多長者時常在秋冬出現四肢痕癢、脫皮等情況。最佳的改善辦法是塗抹足夠滋潤的皮膚保養品,包括天然的油類,如茶花籽油、維他命E油、小麥胚芽油等,天然的乳液如透明質酸乳霜、乳木果霜、可可脂霜等。不要用太熱的水沖涼,不要吹風,宜多穿襪子。「玉竹黃精白芍熟地茶」適合長者在秋冬用來防身癢,潤澤肌膚。
作者為註冊中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誰在濫用抗生素? |
上一篇: | 糖尿人士的「新法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