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4月3日

謝嫣薇 食家講場

Asia's 50 Best(下)

話說World's 50 Best於2002年成功舉辦了首屆頒獎禮後,因為覆蓋範圍廣泛、上榜的餐廳多元,迅速與米芝蓮指南劃出一個分水嶺。而50 Best愈來愈成功之處,是商業(頒獎)模式的不斷調整,從單純的頒獎禮發展出系列活動,比起世襲傳統的米芝蓮指南,可說更具彈性,能與時代趨勢並駕齊驅,為自家品牌製造更大利益。難得不同國家的廚師可以齊聚一堂、產生聯結,交流及合作的念頭驅動下,再加上時尚界素有的crossover、pop-up store的玩法,廚藝界信手拈來,四手餐宴瞬間擴張,成為餐飲業的新潮流。這種做法對於50 Best的上榜餐廳來說,無異就是MBA管理學中的同業結盟與資源整合,同時鞏固餐廳品牌形象,保持曝光率與人氣不墜的方式──別說這不是吸納評判票數的潛在元素。畢竟,50 Best每位評審手上有7票投給過去18個月曾經光顧的餐廳,但毋須出示光顧的證據,換句話說,不管光顧了與否,廚師或餐廳的熱門度某個程度上左右了喜好,亦為評審的投票成功製造心理暗示。

巴黎神級食評家謝忠道指出,廚藝界的crossover比起時尚界更為講究「門當戶對」,我想這是肯定的,因為餐廳的座位有限,說到底無法以量取勝,不似時裝可以憑藉異業結盟的生產帶來銷售利益。所碰過的廚師都說,因為成本不低,四手餐宴從來都不是能賺錢的生意,主要是為了通過不同合作、交流為雙方帶來新的啟發和學習,從而提升實力。

頒獎禮花絮

無論如何,有頒獎禮的出現,對業界總會帶來一定的正面作用。Asia's 50 Best已經舉辦了5屆,仿擬奧斯卡頒獎禮的模式,再借助媒體的力量和社交媒體的崛起,成功將廚師明星化包裝,大大提升了廚師的地位──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過往,在許多亞洲家長的心目中,廚師只是一項「出路」而不是「選擇」,跟亞洲社會的廚師形象低落有莫大關係。另一方面,廚師本是幕後的工作,如今可以打破傳統隔閡與群眾直接對話、上台接受褒獎,對工作的士氣有一定幫助。

今年的頒獎禮上,榜上有名的東京名店Den,團隊上台激動得淚眼潸潸,氣氛感人;香港過江龍,在台北開辦了Mume的主廚Richie,因首度打入榜單跟團隊高興得跳起,其特地前去曼谷捧場的姊姊Margaret更是哭得要躲進廁所裏……看過這些花絮,自會明白:頒獎禮是需要的!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