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1月11日

廖廣申醫生 國手開講

抑鬱症及早治療重新出發

生活在工作繁重、節奏急速的城市中,若不懂得有效地紓緩壓力,日積月累可能會引致抑鬱症。抑鬱症患者不但會持續情緒低落,更會對日常生活失去動力,直接影響工作效率及人際關係。若不加以處理,病情可能會逐漸惡化,或令患者產生自殘甚至自殺的念頭。幸而,抑鬱症可以透過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改善症狀,重拾生活樂趣。

抑鬱症是常見的都市情緒病之一,本港的發病率約為5%至10%,即全港約有35至70萬患者,近年更有上升趨勢。抑鬱症是一個多成因的疾病,可能與患者較內向、消極及追求完美的性格有關,亦可能與患者曾經歷的事件有關,包括成長期或童年時的陰影。另外,生活壓力也是引致抑鬱症重要「元兇」,包括來自工作、家庭、經濟、社交,甚至社會環境的壓力,也容易令人產生負面情緒。

不少人認為,抑鬱症就是「唔開心」、「收埋自己」及變成「大喊包」,事實上,抑鬱症患者的情緒會持續低落逾兩星期、沒有食慾、體重下降及失眠等。另外,抑鬱症又會令患者的記憶力及集中力下降,對工作帶來負面影響。由於抑鬱症患者大多會缺乏動力及信心,他們會不想表達自己、不想上班,甚至放棄治療。

曾有一名30歲專業人士,工作非常認真,卻因為工作及家庭壓力而患上抑鬱症。患者的公司早前來了一名新上司,因此工作量增加, 與此同時妻子懷孕。由於工作繁忙加上擔心自己應付不了新生命的來臨,他的情緒變得不穩、嚴重失眠、思想負面、焦慮及逃避上班,求醫後確診患上抑鬱症。幸而經過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症狀大有改善,為了爭取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他選擇轉工,現時生活美滿。

若確診抑鬱症,最重要是接受治療及解決問題來源。治療方面,醫生一般會處方抗抑鬱藥,以及改善焦慮情緒及睡眠質素的藥物,大多患者於2至3星期內,症狀已有改善,再配合適當的紓緩壓力方法,定能事半功倍。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