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
這幾年香港流行食雞煲,年輕人吃得不亦樂乎,有任添嫩雞打邊爐、2小時任飲任食雞煲火鍋全包宴。雞煲有多種口味,有水煮、胡椒豬肚及米酒等,雞煲火鍋店開得更如雨後春筍。市面上這些濃味雞煲非我杯茶,這樣的價錢和煮法用的必然是冰鮮雞或雪藏雞,雞味一定很淡薄。新鮮雞雞味濃,肉質不會像被水浸過,而且食法是數之不盡,可配搭不同食材來烹調,能做頭盤、主菜及炒粉麵飯。
美味雞球粥
喜歡在家吃雞球粥,會買2斤12両重的新鮮雞,用來做雞球粥足夠8人份量。請雞檔幫忙,將雞起皮起骨,再多買一隻雞的骨,每隻雞骨一開四。米最好用兩款,八成日本米,兩成泰國金鳳米。米洗淨後去水,加入適量鹽和油,將米醃4小時,然後與滾水一起煲粥。滾水與米的比例是43對1,需用大件高身煲,這樣粥不會容易滾瀉。雞肉切走肥膏,切件,不要太細件,厚厚的約兩厘米。醃雞肉只需要用鹽、薑汁、少許糖、生粉和油來用力撈匀。雞骨和瘦肉先出水5分鐘,瘦肉切大件,珧柱用熱水浸軟,然後撕開。開始煲粥時放入雞骨、300克瘦肉和15克珧柱。大班樓的白粥和肉丸粥很馳名,是他們教我煲粥時要用高身煲,不冚蓋,一直用大火煲至粥綿軟及稠身。每個粥碗裏面放些少葱花,以及幾滴麻油。粥滾時放入雞球,轉大火,不要動,待3分鐘,攪勻,趁熱放入粥碗便可。
雞營養價值高,含優質蛋白質、豐富維他命B及鐵質,能增強體力、恢復疲勞、改善缺鐵性貧血,是體質虛弱、病後、孕婦及產後婦女的恩物。幾十年前老友Hedy曾教我怎樣燉雞來提取雞的精華來補身。那年代的雞一定是新鮮雞,是沒有餵飼激素及抗生素的雞。雞精是完全沒有加水或任何調味料,能快速補充體力,精神不振時飲雞精,可以提神。這兩三年,我家常備雞精,如早一晚睡眠不足,日間覺得疲累,或感冒即將開始,會一連兩三日飲台灣走地雞做的雞精。雞精是百分百將雞的精華逼出,沒有加水,連一粒鹽也不用,非常天然。在家做雞精很容易,只需要買一隻無激素及無抗生素新鮮雞便可。最好叫雞檔幫手起雞皮。回到家將雞洗乾淨,在雞肚位將雞切開,用刀背將雞所有的骨折斷。準備兩個不銹鋼盤,將雞放在蒸架上,底下放一個盤,用一個大一號的盤將雞蓋上,中火燉3小時。此時雞變乾身,雞的精華已全流到盤裏,撇油便完成。如有痛風便應該要少喝雞精了,因為雞精含有嘌呤。
最能吃到雞味的菜式,便是用新鮮雞來做的白切雞,配用滾油灒過的薑葱蓉便已能吃到雞的真味道。以前做的白切雞是蒸雞,後來學懂了浸雞,雞的軟滑度比蒸雞好。個人較喜歡貴妃雞,因為增加了少許白滷水味道。先將雞浸熟後立即用冰及冰水浸雞30分鐘,再放入十分冰凍的白滷水浸30分鐘。貴妃雞香味秘密就在白滷水,先用蝦米及蝦皮用乾鑊炒香,加入水及滷水料如肉桂、甘草、花椒、八角、陳皮、香葉和沙薑等大火冚蓋滾一小時至有足夠的白滷水來浸整隻雞,此時放入一斤粗鹽,待鹽溶後加入玫瑰露酒和魚露,這時候白滷水便完成,放入雪櫃冷藏至冰凍,隨時可用。如想吃白切雞,那麼便不需要將雞浸白滷水。
煀雞是廣東人煮雞的一種方式,是將整隻雞直接放進鍋中或瓦罉中,用大量料頭如薑、蒜頭及葱起鑊爆香,預備自家做的上湯或者天然清雞湯,加入不同配菜如金針雲耳冬菇,或者酸子薑,又或用上等蠔油,慢火將雞煮熟。這樣煮雞的方式能令料頭及湯芡逼入雞內,汁濃而雞鮮嫩軟滑。今年夏天做了幾次滋味酸子薑煀雞,酸子薑肉嫩爽脆,浸過子薑的醋令人吃得開胃,是一款美味好菜式。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