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9日
白內障是一種因眼內晶狀體退化而致的眼疾,成因包括老化、眼部創傷,以至長期受紫外線影響等。糖尿病人亦可引發代謝性白內障, 而深近視患者亦較易出現白內障併發症。患上白內障,病人視力逐漸模糊,晶體日漸混濁,對光線反應大大退化。
不少年長的白內障患者常聽信傳言,以為白內障要「熟透」才做手術,但事實上正好相反,此舉只會令病情拖延及惡化,錯過病發初期最佳的治療時機。本港每年有逾3萬人因白內障問題,須透過手術作治療。傳統的治療方式是以外科手術將白內障切除,而隨着眼科醫學技術發展,嶄新的微創白內障手術利用超聲波將白內障「打散」,再使用新式摺疊形可變焦人工晶體,手術創傷性較前大減。
新發展的超聲波微創白內障手術,只須在角膜邊緣開一個小口,再透過超聲波將白內障「震碎」、乳化後吸出。眼科醫生再置入新式摺疊式人工晶體,手術便告完成。微創白內障手術的傷口面積較傳統手術為小,手術風險大幅減低,創傷性減少之餘,病人康復時間亦較快。
摺疊式晶體又分為「光學變焦晶體」、「非球面晶體」及「淡黃人工晶體」等種類,其中光學變焦晶體具模擬自然晶體的調節功能,將光線作較有效的分配而產生多焦視力,並提供由遠及近的聚焦能力,患者如已有近視、遠視甚至老花,植入晶體後可將這些問題自動改善。
至於淡黃人工晶體,模仿了人類天然晶體對部分有害藍光的過濾能力,從而加強對視網膜的保護。現時,同時有散光問題的病人,亦可考慮使用環狀曲面的「矯正散光人工晶體」,配上散光軸辨識設計,可精準計算出將人工晶體植入晶體囊的角度,從而抵消角膜所引起的散光,達至消滅散光效果。
至於因眼部受創傷而引發白內障,或馬凡氏症(Marfans)等晶體出現移位或鬆弛情況,病人亦可作白內障手術,但手術則較繁複,須安裝晶體固定支架及人工晶體縫合術才能勝任。
作者為眼科專科醫生
隔周四刊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正視老人口乾症 |
上一篇: | 柏金遜症行為與精神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