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
被喻為港版龐氏騙局(Ponzi scheme)的JPEX懷疑串謀詐騙案,由於不少網紅明星被捕助查,加上涉款高達13億元,受害苦主2000多人,案件連日成為全港焦點。儘管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迅速拘捕11人,惟他們多是周邊閒角,精心「搭建雞棚」的幕後黑手繼續逍遙法外。
除了背後策劃騙局的主腦,政界對今次事件其中一個關注點是負責規管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證監會,有否像天文台應對颱風來襲般及時向公眾作出預警。
下月9日召開的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已加插特別議程討論JPEX風暴,邀請證監會代表現身解說。有立法會議員認為,證監會至今除了一紙聲明外,似乎未作太多解釋,如果屆時高層親自出馬闡釋案情,提醒大眾怎樣避免墮進騙局,對社會是一場活生生的投資者教育。
一直跟進事件的政界中人向筆者表示,若然仔細梳理事發過程,不難發現證監會早已留意到JPEX有可疑,只是遲遲未出手。去年7月證監會把JPEX列入「無牌公司及可疑網站名單」,但其後並無再發出任何警示,令騙徒有機可乘,吸引更多人投入血汗錢。直至上月有用戶聲稱未能從JPEX「出金」、市場嗅到爆煲燶味後,證監會才發出警告,聲言觀察到某些未獲發牌的平台使用不當經營手法,告誡平台注意不當行為的潛在法律及監管後果。
遺憾的是,當時證監會沒點名JPEX,傳媒或市民只能自己領會哪個平台出事。
有關注幣圈動態的政界人士直言,如果證監會一早察覺JPEX有景轟,「點解仲可以畀佢呃人呃足一年?」,假若事件涉及欺詐成份,證監會本身又無足夠權力執法,大可盡快轉介警方調查,倘盡早行動受影響的市民肯定不會這麼多。
虛擬貨幣屬於新興產物,當政府監管步伐追不上市場發展,難免給予「金融老鼠」可乘之機,鑽研灰色地帶上下其手,類似情況古今中外皆然。
當務之急是要避免重蹈覆轍,確保市民財產安全。今次事件某程度反映出,證監會向市場發放預警方面,不論準繩度及力度均有改善空間。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大馬去來 |
上一篇: | 樓市若消沉 夜間不繽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