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5日
行政會議「唞暑」近兩個月後今天復會。雖然疫情陰霾早已消散,但據筆者了解,2020年3月起因應疫情暫停設置行會前公眾示威區的特別安排將恒常化;換言之,特首李家超出席行會前接收請願信的場面至少在本屆任內不會重現。特首辦回覆筆者時解釋,市民可透過多種渠道反映訴求,網上表達意見「非常普遍、常用和方便」。
特首逢周二主持行會前途經示威區接請願信的傳統,在舊政府總部年代已經存在。當時召開行會的前中區政府合署大樓外,以鐵馬圍出一個能容納約20多人的示威區。2011年政總遷到現址添馬艦後,行會改為在金鐘特首辦召開,示威安排基本沿用舊制,相關區域設在特首辦外,是特首入場必經之路。
歷年來行會示威區曾留下不少經典場面,例如2005年十多名新移民家庭到舊政總請願,反對新移民須住滿7年才可領取綜援,時任特首曾蔭權行過示威區時與請願人士交談,並以手輕拍一名請願男童的手。
梁振英和林鄭月娥掌政期間,也常在特首辦外的行會示威區接收請願信,遞信人士除普通市民,亦有政黨代表,第一大黨民建聯成員便不時趁機當面向特首表達訴求。
疫情全面爆發後,政府以減少群組聚集為由,2020年3月31起改為在政總內舉辦行會前記者會,在特首辦前接收請願信的安排亦暫停。今年初以來,儘管多項防疫措施逐步取消,行會前記者會卻仍舊在政總召開,亦未恢復設示威區。請願者只能在政總東翼遞信,惟特首不會經過該處。
近日筆者向特首辦查詢示威區何時復常時,獲回覆稱市民可透過多元渠道向特首和行會成員表達意見,包括郵遞、傳真、電話以及電郵和社交媒體等,亦可隨時隨地遞交請願信,因此不會專為行會前接信作安排。
除了行會,公眾以往亦可在《施政報告》發表當天在立法會「煲底」示威區當面向特首請願,但早前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表示,由於擴建工程,「煲底」要於2025年初才「考慮重開」。有社運人士慨嘆,現時表達異議聲音渠道愈來愈少,申請遊行集會不易,又難以參與政府的諮詢會,連具象徵意義的示威區也不復存在!
昔日香港曾被譏為「示威之都」,可是政治表達空間一下子煙消雲散,是否矯枉過正?值得掌權者深思。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大灣區就業計劃擴闊青年事業發展 |
上一篇: | 南海主權又起風波 中國不易安撫東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