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5日

社評 社評

南海主權又起風波 中國不易安撫東盟

日前盛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會出席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袖峰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天(四日)確定,習近平真的打破慣例不赴會,改由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行。李強可謂風塵僕僕又馬不停蹄,在G20本月九日至十日舉行之前,他還要飛往印尼雅加達,出席今天(五日)召開的東盟峰會(ASEAN)及東亞峰會(EAS)。

今次G20的東道主是印度,而印度與中國一直存在着邊境領土主權紛爭,近日再由於中國自然資源部公布《二〇二三年版標準地圖》,將阿克賽欽(Aksai Chin)和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劃作領土,中印之間進一步平添嫌隙;習近平之所以缺席,外界猜測是故意冷待印度之舉。G20原本預料是中國和美國元首能夠再一次面對面交流溝通的場合,美國總統拜登坦言,對於習近平不在新德里現身感到失望。

中國雖然不是東盟成員,但可以透過東亞峰會與東盟十國打好關係。事實上,中國前年十一月已經與東盟宣布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合作層面升級,從經濟領域擴展至地區事務協調、綠色轉型、文化交流等。當時習近平指出,這是雙方關係史上新的里程碑,將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東盟幾個成員國都是南海主權爭議的聲索者,自稱擁有海上部分島礁主權的國家包括菲律賓和越南等國,中國與東盟若然能夠打好關係,有助於緩和彼此之間的齟齬。

弔詭之處卻在於,東盟峰會即將在雅加達召開前的不久,中國官方版本的標準地圖惹來東盟一半成員國不滿,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和汶萊異口同聲反對中國利用地圖在南海把「九段線」擴張至「十段線」,海上各島各礁盡納版圖。菲律賓興訟並且勝訴的「南海仲裁案」在二〇一六年斷定,中國主張的「九段線」違反國際法,惟北京拒絕承認仲裁結果,現在的中國地圖上顯然是強化既定主張。

南海主權爭議又起風波,那麼就算中國派出李強前往雅加達,能否擺平各國的抗議自然是一大疑問。今年七月,中國與東盟曾經講過,要盡快於三年內完成「南海行為準則」談判,從而達成共識,現在看來困難重重。

東盟成立於一九六七年冷戰時期,格言是「同一願景,同一身份,同一家園」,原則上不干涉各成員國內政,作出決定時必須達成一致贊同的共識,意味着每一個成員國都有否決權。這是其局限,例如無法影響成員國之一的緬甸在二〇二一年出現軍事政變後所產生的亂局,但有助於「十兄弟」對外團結集體行動。過往多年來,東盟在安全問題上不是向美國求助,就是向中國求助,如今惹人遐思的則是,既然東盟之中有一半成員國就着南海問題向中國抗議,不滿「九段線」增至「十段線」,集體行動的東盟會不會因此而傾向於更加親近美國?單以菲律賓而言,該國與美國簽定共同防禦條約,今年又新增四個美軍基地,上月在仁愛礁跟中國海警船爆發「水炮衝突」,東盟說不定為了成員國的利益而疏遠中國。

中國與美國持續競爭的大國博弈之下,東盟絕對應該是北京的拉攏對象,而且傳統上,中國與個別幾個東盟國家構成十分良好的關係。卻奈何,南海主權爭議牽連甚廣,加上美國以「自由航行」的名義不斷派出戰艦穿梭往來,中國嘗試安撫東盟並不容易。習近平曾於二〇二一年的「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三十周年紀念峰會」上說:「中方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願同周邊鄰國長期友好相處,共同維護地區持久和平,絕不尋求霸權,更不會以大欺小。」今次地圖風波為此願景平添波瀾。

受中美競爭影響,出現諸多不穩定性,特區政府明顯有意強化與東盟的關係,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年七月率領高層次訪問團前往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三個東盟成員國。李家超表示,東盟是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經濟增長動力強勁,發展潛力無限,鼓勵東盟國家利用香港走進中國市場。若然南海主權爭議惡化,香港要拓展東盟的商機亦有難度。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