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8月29日

屠海鳴 維港鐘鳴

日本強行排污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日本政府不顧國內外的強烈反對,從8月24日13時開始,強行向大海排放核污染水,引發連鎖反應。1小時後,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包括食用水生動物。

同日,香港特區政府、澳門特區政府宣布,禁止源自東京、福島、千葉、栃木、茨城、群馬、宮城、新潟、長野和埼玉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

連日來,香港市民以及團體到日本駐港總領事館外請願,譴責日本做法,呼籲全港市民不要去日本旅行,並罷買日本貨品,表達對日本排放核污水的強烈不滿。另據香港餐飲聯業協會透露,自日本公布核污染消息以來,日式餐廳生意已下跌三至四成,預計未來生意將大跌近七成。

日本政府宣布,核污染水排海將長達30年,這預示着對海洋生態的破壞將是長期的,對香港相關產業的影響也將是長期的。由此,我們應看到對香港經濟帶來的深層次影響。

日本排污說詞,誤導公眾

對於排放核廢水,日本政府有兩個說詞誤導公眾。一是把「核污染水」與「核裝置冷卻水」混為一談。核污染水是發生核洩漏後被放射性物質污染過的水,核裝置冷卻水則是沒有發生核洩漏的冷卻水,二者有本質區別。二是把「處理水」視為「安全水」。日本福島核廢水的確進行過處理,但眾所周知,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極難去除,人類對核廢水的處理還缺乏成熟做法和經驗,對核廢水應該採取風險最小的方案,比如「固化封存」,而不是採取成本最低的方案,打開「潘朵拉魔盒」,給人類造成不可預知的巨大風險。

同時,儘管國際原子能機構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作出了評估,但評估範圍受到日方嚴格限定,不包括排海以外的其他可能處置方案,也不包括核污染水淨化裝置的有效性和長期可靠性;評估方式主要基於日本單方面提供的數據和資料作出判斷,僅對日方單方面採集的少量核污染水樣本開展實驗室間比對分析。

正如中國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團發言人所說:「日方沒有證明排海決定的正當合法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淨化裝置的長期可靠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確性,沒有證明排海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安全無害,沒有證明監測方案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也沒有同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這「六個沒有」直指要害,指出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是極其危險的行為。

還有個值得關注的訊息: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在報告前言及相關記者會上一再強調,排海是日本政府的國家決定,機構報告既不是對這一政策的推薦,也不是背書。

由此可以看出,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是日本用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做賭注,進行的一次極不負責任的冒險行為。

漁業受損,首當其衝

香港2022年的漁產量約為7.7萬公噸,價值約達22億元。香港漁業分為兩類,一是海上捕撈。一般在南海一帶水域作業,香港約有5000多艘漁船,約10000多名從事捕魚作業的本地漁民。二是水產養殖。香港的水產養殖包括海魚養殖、塘魚養殖及蠔隻養殖。2022年,水產養殖業的產量達2764公噸,價值約1.2億元,佔漁業總生產量的3%,及總生產值的6%。其中,有一部分是淡水養殖,還有一部分是「淡水+海水」養殖。

有研究機構推演表明,日本核廢水排放後240天,污染海水到達中國沿海,1200天達到美國海岸。這個研究是基於試驗室的推演;實際上,隨着洋流的變化,日本核廢水什麼時候達到中國海岸?會有變數,最近幾天,人們已看到核污水排放的海域出現顏色各異的「鴛鴦鍋」的情形,而長達30年的排放,必然給整個太平洋帶來生態危機。香港的遠洋捕撈必然受到影響,同時,水產養殖當中的「淡水+海水」養殖也會受到不小影響。

與遠洋捕撈和水產養殖有關聯的,還有相關的附屬行業,比如,魚類批銷及零售、漁具供應和製冰等,包括影響一定的就業機會,這些行業必然受到連帶衝擊。

餐飲業熬過「天災」,又遇「人禍」

據特區政府統計處數字,去年日本輸入香港的食物佔香港整體供應量的2%,日本輸入香港的各類肉類、蔬果和奶製品佔本地食品市場5%以下,水產品佔本地消耗量的6.75%。

儘管這些數字並不大,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如果周邊海域普遍受到污染;或污染雖然不大、但人們的擔心加重,人們不僅不敢食用來自日本的食材,對所有海產品消費也會造成影響。日本核廢水排海幾天來,多地都發生了搶購食鹽的情況,說明普通民眾有焦慮心理。如果民眾對海產品的消費持續走低,香港餐飲業也面臨着調整變革。

香港居民一直喜好海產品食物;香港作為「美食之都」,一些海產品製作的菜品名氣不小,也令外來遊客趨之若鶩。那麼,隨着愈來愈多的人對海產品安全性的擔憂加劇,一些餐館的「招牌菜」會受到冷落,那些以此為生的餐館,必然要調整策略,「一招鮮,吃遍天」不管用了,必須另找出路。

這些年來,香港的餐飲業很不容易,三年疫情期間,關關停停,好不容易熬過了「天災」,沒想到此番又遇「人禍」,對於實力原本就不夠雄厚的中小食肆經營者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經貿摩擦,將會加劇

福島核污染水排放一天後,日本漁業就感受到了寒意。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25日豐洲市場新鮮青森金槍魚的均價較一日前暴跌24%。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數據,2022年,日本產的水產品對中國內地出口額達871億日圓,佔出口總額的22%;對中國香港出口額達755億日圓,佔出口總額的約19%。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分別是日本水產品的第一和第二大進口市場,兩地加起來佔日本水產品出口總量的四成。

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同時對來自日本的水產品發布禁令,其影響顯而易見。近日,日本政府呼籲中國解除對日本水產品的禁令。這樣的呼籲恬不知恥!一方面,不顧中方的強烈反對排污;一方面又要求中國為他們買單。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對此,中國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決不會讓步。

由此可以預測,今後香港和日本之間的貿易摩擦會加劇。日本是香港的第六大貿易夥伴,以2021年的數據為例,香港與日本的雙邊貿易總額接近3900億港元。香港對日本出口的貨品主要包括首飾、半寶石製成品、塑膠製成品等,不排除未來這些行業會遭遇日本的「貿易報復」,不妨提早謀劃應對之策。

日本核污水排放也會波及到香港的旅遊業。一方面,由於擔心食品安全,香港居民赴日旅遊的興趣會降低;另一方面,由於香港與日本貿易摩擦加劇,日本遊客來港旅遊的興趣也會降低。這些有可能發生的變化都值得業界密切關注。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十分關心香港的民生問題,他在今年4月來港調研期間,與基層市民進行了交流互動,勉勵特區政府及其管治團隊一定要擔起治理香港的主體責任。

這一次,特區政府果斷對日本水產品實施禁令,旨在保障市民的健康,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以實際行動回應了中央要求和市民期盼。相信未來無論遇到多大壓力,特區政府仍然會堅守底線,始終把保障市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