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8月29日

李道

郵輪常客之我見

筆者是個郵輪常客,縱比不上一年坐幾趟郵輪的資深客,但親訪全球數十個郵輪碼頭的經驗,相信值得香港郵碼參考。

先談郵碼定位。這項大型基建早於2005年底邀意向,並於2013年啟用停泊首艘郵輪,至今經歷了多位特首及多屆政府。現任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日前表示,現時郵碼主要用作遊客上落船,僅約4%樓面面積為餐飲等用途。

有見及此,筆者曾在啟德郵碼上落船,期間完全零消費;然而,同一情況也適用於英國、意大利,以至新加坡的上落船經驗。因疫情之故,相關碼頭或有新發展,以下僅分享筆者當時情況。

定位:上落船?消費點?

由英國出發的郵輪,多標榜以倫敦為母港,惟實際上卻非如此,須另外乘搭約一小時的火車,再乘榙一程短途的士,方可抵達位於南部修咸頓的郵碼。意大利亦然,雖然宣傳寫羅馬上船,實質也要乘坐火車,再經穿梭巴士接駁,才抵達上落船點奇維塔韋基亞。值得留意的是,該兩個位置偏遠的郵碼,同樣只有上落船用途,吸客消費的功能微乎其微,附近並無多少商場或商業區氣息,郵碼外觀更無特別設計。至於新加坡,即使郵碼相對接近市區,一程地鐵可達,但碼頭本身亦無多少消費點。

以上三個例子十分重要,因為奇維塔韋基亞乃地中海郵輪航線的主要母港,而修咸頓則為英國環島遊,以至北歐及波羅的海遊的母港,而新加坡則為香港以外的亞洲航線起點。母港如是,其他沿途郵碼更甚,定位大多僅作上落船用,不單位置偏遠,且甚杳無人煙。

現在香港啟德郵碼的問題,正正在於定位方面,究竟是沿襲純粹的上落客用途,抑或要作為旅遊消費的橋頭堡?轉型升級「一雞兩味」肯定較好,但就難免跟興建初衷背馳,尤其已落成的樓面設計已構成既定限制。

世上當然有成功的「一雞兩味」案例,澳洲便為筆者到訪過的一個典範。然而,這跟郵碼本身無關,因為澳洲足夠地大物博,可以提供毋須出境的本國遊郵輪體驗,從悉尼出發往東可遊黃金海岸、往西可遊墨爾本、往南可遊塔斯曼尼亞;所以,這個歌劇院坐落在附近的上落船點,由於毋須預留出入境設施,因此並無什麼龐大的郵碼建築,筆者當時只須經過一個簡單搭建的帳篷,就可完成登船手續。那麼何來「一雞兩味」?因為相關碼頭本已位處黃金地段旅遊區,周遭盡是大酒店、大商場,餐廳與名店林立,還有跳蚤市場,即不是碼頭帶旺地區,而是地區帶旺碼頭。

香港不是沒有類似成功規劃。由尖沙咀的海運碼頭、中港城碼頭,到上環的信德中心港澳碼頭,都以碼頭混合消費的模式發展;港內線方面,尖沙咀海港城旁的天星碼頭、中環國際金融中心旁的渡輪碼頭,更是區內消費熱點。也許,正因這些碼頭過於成功,才使人覺得啟德郵碼亦應如是;惟事實上,啟德郵碼的初衷定位,本跟世界上大多數的郵碼一模一樣。

有此定位,除了上落船時間,郵碼人流難免稀少,所以交通亦不方便,班次疏、選擇少。同一情況,當然也見諸其他郵碼,何況許多地方的鐵路和巴士等運輸系統,更遠不及香港完善。

交通:誰提供?供應是?

以亞洲航線為例,新加坡是個先進的母港,但途中其他航點則相對落後,好像馬來西亞和越南等,當地郵碼皆位置偏遠,畢竟不是所有城市跟香港一樣臨海,都要從碼頭另外接駁市區。為此,郵輪本身在提供一日遊或半日遊的旅行團服務之餘──相關收費項目通常價格偏高,亦會提供接駁市區或景點的穿梭巴士──部分免費、部分收費;注意,這是郵輪提供,而非郵碼提供。筆者旅行前會做足功課,一早了解郵碼附近有沒有公共交通,如有的話還須查明火車或巴士的時刻表,但經驗顯示大多數供應欠奉。那麼,如不想被郵輪壓榨,要麼在郵輪泊岸前,預先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叫車,但要留意計程車多不願意到郵碼──再次重申,許多郵碼均較啟德郵碼更加遠離市區,所以不一定有計程車響應召喚;要麼碰碰運氣看看郵碼附近有否白牌車,相關熟途老「車」多已知悉何時有郵輪泊岸,惟當中涉及風險,由安全到價格等方面都缺乏保障。再誇張一點,有些郵輪甚至不會泊岸,而是在海中心拋錨;要落船的話,只能乘搭郵輪的救生艇登陸……

別以為亞洲航線如是,歐洲和澳洲等發達地區亦會遇到以上問題。譬如以自然風光為賣點的澳洲塔斯曼尼亞,除個別少數城市,其餘郵碼上落船點都是鄉郊,既沒地鐵、巴士,更沒的士或白牌車,所以惠顧郵輪的一日團或半日團乃是唯一出路。又如挪威的海峽之旅,沿途固然風光如畫,然而上落船點均非什麼大建築,甚至連洗手間都欠奉。那麼有何對外交通?首先,這裏基本毋須出外,四處逛逛已是景點。其次,縱有小火車、觀火列車之類,但皆非運輸用途,只為短線遊覽打卡,而有私營小商號所提供的租車、租船服務,同樣不為遠遊。其餘地中海航線的熱點,包括意大利、希臘、土耳其等,郵碼外的交通都不見得特別方便,譬如著名的希臘聖托里尼白屋小島,郵輪也會拋錨海中心另需駁艇登岸,登船通常大排長龍。

筆者敢斷言,似香港般,由政府一早準備交通,恭迎郵輪旅客大駕光臨,環顧世界堪稱絕無僅有!反之,其他地方的態度,是交由郵輪旅客自行安排交通(即使附近沒有交通),或交由郵輪提供服務(兼趁機宰客)──如果走不出船,就乾脆留在船上好了,郵輪亦會照顧不落船旅客的需要。須釐清,不是說香港多此一舉,因為如斯領先世界的待客之道,包括提供免費巴士來回郵碼,旅客都會銘記於心。

市集:郵輪生態?超越郵碼?

話說回來,啟德郵碼確有條件做得更好。回顧當初興建郵碼,哪個其他更佳選址?啟德既是一塊機場搬遷後的新處女地,更重要的是,這裏擁有維港美景,又跟市區彈指之距,許多其他母港實在無法媲美。惟如前所述,啟德郵碼的建築設計已成定局,不能推倒重來;然則,如何把上述優點最大化呢?

市集正是一個不錯出路。其一,市集多以攤檔為主,普遍佔位不大,郵碼大有樓面空間可供利用。其二,市集多有本地特色產品,對旅客料有吸引力。其三,市集亦如內地的「地攤經濟」,可鼓勵青年創業,較辦年宵更有利於汲取經驗。其四,郵碼市集如果漸成氣候,面向的客人就不限於旅客,還可吸引本地市民專程遊逛,順帶解決碼頭人氣不足及因而交通疏落的問題。

然而,經營市集尚須了解郵輪生態。郵輪泊岸後,絕大多數旅客都會馬上湧往市區或景點,不會在碼頭逗留太久。就如機場,當手提行李漸取代寄倉,只因不想多待一兩刻鐘;查機場裏的消費,普遍乃上機前的等候時間,而郵碼的關鍵時刻則在登船前,所以不能單看落船情況,來衡量市集經營是否成功。此外,市集的食肆必須別具特色,且宜集中小嘗淺吃方面,因郵輪飲食是免費提供,上船前旅客既毋須充飢,基本會留待上船後大快朵頤,下船後亦不見得會肚子餓,大家都會擠滿餐廳飽餐一頓才下船。市集其實不怕位置較遠,只要指示充足就問題不大,其定位是作為旅客登船離港前的「最後衝刺」消費點,包括購買特色手信等,若在岸上錯過了一些消費或飲食體驗,都可透過郵碼市集補圓,不致遺憾。

有見及此,擔心市集在勞動力緊張的情況下,或會缺乏經營者云云,實是過慮。畢竟,市集經營可以集中夜間營業,而郵碼網頁的公開資料顯示,8月以後抵港的國際郵輪多於晚上7時或9時離港,而且多於周六日抵港(不少逗留超過一天)。換言之,郵碼市集跟其他市集類同,皆可作為時下「斜槓青年」的副業。

當然,如果郵碼市集的定位要進一步大搞特搞,不限於郵輪旅客,而是面向廣大市民,經營策略又是另一回事了,但郵碼市集到底不能不顧郵輪旅客,「人望高處」市集亦應爭取加大發展。

夜市:同場加映偽命題

事實上,郵碼市集尚可「一雞幾味」,滿足其他經濟社會功能,包括催谷夜市。

必先釐清一個重點:今日香港所遇到的問題,包括消費力北移等,是不是單靠夜市就可解決?事實上,夜市失色,只是香港競爭力下滑的一個病徵,而非病源。嚴格來說,這甚至是個偽命題。

前文〈北上消費與「智商稅」〉提到,香港病源在於供應不足,由人手到店舖皆然,以致因成本高企、經營及創業艱難,由質到量以至競爭力皆逐漸遜於深圳之類(詳見2023年8月15日《信報》)。市集正是一個突破點,可根本地大增店舖供應,尤其擁有靈活高、門檻低等優勢。市集文化先在商場流行,再經「開心香港」獲得官方肯定,以至不再糾纏地積比之類問題,郵碼市集誠可進一步發揚光大。然而,郵碼市集的新增供應只屬杯水車薪,與催谷夜市更是兩碼子事,而香港所需要的亦遠遠多於一個郵碼市集。

第一,供應增多,價格便可拉低。營商成本減輕,供應的質與量均可望提升,例如市集便可容許更多人創業,也可容納更多元化的商品,包括限量供應的本地特色商品。第二,新的供應尚可拉動新需求。好像早年每逢有新一代手機面世,都會掀起新一輪的搶購潮般,市集的新鮮感目前便有相當吸引力。遺憾的是,香港今日只見反向的惡性循環……供應數量減少、供應質素亦下降。

基於以上兩個前提:若然夜市僅意味商場營業時間延長或戲院加開午夜場等,雖然晚上逗留在外的誘因多了,但卻不代表經營成本減輕,反而是燈油火蠟及人工等開支增加,尤其不見得額外拉動新需求的前提下。更有甚者,若然新增供應並無新意,包括仍是現存那些商場商舖、仍是其他時段已可欣賞的電影,又或仍是其他食肆已有提供的食品等,即如復古「大笪地」般變個形式但內涵不變,試問相關新供應可以創造多少新需求?這正正是錯誤斷症、繼而錯誤落藥的結果。

進一步言,要刺激本地消費,針對時間方面大做文章,又是否合適?換個角度,何不循地理着手,即效法大圍、康城等成功經驗,在全港各區補充本應要有的商場?除了郵碼市集外,市集文化又能否在全港各區遍地開花?時、地以外,在人的層面,能否集中挖掘青年以至長者的消費需要?譬如討論夜市消費券的同時,為何不談早市消費券或午市消費券?

再以深圳為例,前文已提到當地在吃喝等如何增量提質;日前,有媒體分析美團數據,顯示深圳夜間消費明顯趨升,特別是晚上10時以後的深夜時段,其中在KTV商家數目、健身中心交易規模、夜間休閒玩樂消費,以至包括球類運動等夜間運動的訂單,均在全國名列前茅或錄得顯著增幅。再加上,內地近年因電視節目帶動「劇本殺」和「密室逃脫」等流行,晚飯後相約玩樂,凡此種種很容易就消磨到凌晨時分,甚而多吃消夜才回家。香港呢?除了健身較為旺場,唱K文化已好景不再,「劇本殺」和「密室逃脫」亦因地方細、時間短而難有發揮……香港整體娛樂事業不及內地,更深層次的文化因素實在不可忽視;當然,這也離不開商業樓面供應不足以致量跌質降的問題。

香港啟德郵碼絕對是個不錯供應,只要其他細節加以優化,誠可作為世界郵碼典範。惟說到底,郵碼本身其實不太重要,對郵輪旅客來說是否選擇乘郵輪來港,最重要的因素還是這個地點的吸引力──誰又因為郵碼的美輪美奐而來?誰又因為郵碼不便而不來呢?香港要谷起消費,由市集到夜市,只屬很小的部分;改善經營環境,降低經營成本,才是未來應該着力並且任重道遠的真命題。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