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7日
美國國會8月歇暑,議員對預算案爭議未休。現財政年度過了10個月,聯邦政府赤字比上年增逾七成。上月底聯邦儲備局接連第11次加息,至5厘以上,政府債務負擔愈重,付利息成為與軍費一樣最大開支項目。
赤字擴大是因稅收減、開支增,本年度以來,稅收同比下降11%,開支則上升10%,當中包括為出問題的銀行保底。
財政赤字累積,美國政府多年來靠借債度日,愈借愈多,今年初瀕突破31.4萬億美元的規定上限,面臨違約危機。總統拜登與反對黨的眾院議長麥卡錫談判,終於協議暫停借債上限,卻完全不涉壓縮赤字及實際減債。
借債續增之時,聯儲局採取了「40年來最激的加息行動」,息率於一年間由接近0升至5。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推行「量化寬鬆」,如今收緊,堅稱遏抑通脹。
卻有分析家一針見血指出︰不管講量化寬鬆、量化收緊,遏通脹抑或抗衰退,核心都是一個問題︰債務。借債還錢,天經地義,但美國政府累積天文數字的債務,誰會去還、何時可還,沒任何官員負責任講清楚,迴避討論,一概懶理。
先前對債務上限協議後,原預期國會較快通過年度預算案,然而一直糾纏於諸如性取向、墮胎、種族、移民等議題。等待表決的12項撥款案,到休會前只通過了1項,是共和黨以微弱多數取勝,民主黨的拜登揚言會否決。國會9月復會後,只剩數周時間審議和通過預算案,否則聯邦政府便要停擺。現時無人敢保證通得過。
這時候司法部門起訴前總統特朗普企圖推翻年前大選結果;但他在共和黨裏支持度飆升,愈突顯美國政治嚴重分裂,現更無人會有決心和能力去處理國債難題。
今年6月,債務評級機構惠譽已發警告,說雖然美國經濟表現強勁,其債券評級受損於「管治弊端」。經過了一段時間再觀察,惠譽上周宣布把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機構的分析師說明,降級原因包括︰債務水平高、預期赤字續增加、政府管治惡化、和政治兩極化致不解決問題。
美國國會的財政預算辦公室估算說,赤字從現年度的1.4萬億美元,到2033年將增至2.7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6.9%,屆時政府借債總額相當於GDP的118%,每年最大支出就是付利息。
美債風險不斷延後處理,必不可持續。其他發達國家的央行也曾以量化寬鬆生出流動性,以刺激經濟。到遇新冠疫情時故伎重施,形成通脹。聯儲局去年3月當通脹已達8.5%時仍買入國債,及後才急轉加息;新近計算賬面虧損8.2萬億美元。西方其他央行也受損失。英倫銀行上月25日估算今後10年需從政府調撥兩千多億英鎊。日本銀行上月28日把長債孳息率上限提高至1厘,有估算日債貶值嚴重。
專家指出,息口上升,債券貶值,往往出售也收不回成本。2008年金融機構所持次按變為「毒資產」。如今「毒資產」是美國聯邦債券,加州矽谷銀行倒閉,正是因為用存戶資金買了政府長債,由於息率上升,到今年初發表年報說「未實現虧損150億美元」,與其總資本160億差不多相當。
不僅是矽谷銀行,持有美債的外國機構同樣受損失。美債已有如「打白條」,還有誰買呢?評級難免降低,只有再提高息口以求吸引新來者。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