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5日
香港的反吸煙運動最早可追溯至1965年展開的「反吸煙宣傳運動」。香港禁煙接近60年,政府官員最近公開發表意見,放風說要加強加大禁煙措施力度。其實禁煙這個問題,先要弄清楚趨勢;全球有趨勢指吸食傳統香煙的人數正在下降,吸煙的習慣和類型正在改變。傳統燃點式香煙的銷量也在萎縮之中。
現在流行的並非燃點式香煙,年輕人開始流行一種無煙式的煙彈,即是「電子煙」。其實電子煙有很多種類,加熱煙、多種味道、不同煙油含量等,隨着科技發展,新的吸煙習慣正在改變。香港政府仍然在禁那種燃點式香煙,花很多人力物力在禁制傳統煙身上。政府加煙稅,變成一個辯論,是一個「零和式」遊戲︰即是吸煙和非吸煙的對立。
文明禁煙最理想是吸煙的人尊重不吸煙的人,不吸煙的也要尊重吸煙的權利。政府要營造空間讓吸煙者和非吸煙者有選擇,但似乎香港禁煙只用健康為理由而去禁煙,用一種趕盡殺絕的模式去執行。「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基本上是一面倒對香煙存在着很多偏見和誤解,委員會完成沒有吸煙人士的意見。日本禁煙的方法比較理性和文明,他們的做法就是尋找空間和時間,讓吸煙者和非吸煙者都可以有一個共存的模式。例如在日本很多人流多的公共地方和戶外地方,是不准吸煙的。戶內地方則根據不同功能和形式,有着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的管制,所以比較人性化和理性。
香港用的是「一刀切」的禁煙方法,妖魔化吸煙;其實也只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做法。醫務衞生局盧局長說,水貨走私煙沒有增加的跡象,那麼盧局長是根據什麼事實數據和證據而發表這個言論呢?香港政府完全沒進行深度和長期的香港吸煙習慣研究;只用加稅和加強執法的方法去「禁煙」是不文明和不合理的。
政府加煙稅當然會增加私煙的需求和收入,這是市場的邏輯。私煙不會因為政府打擊而消失,由於現在物流業十分先進發達,所以現在香港禁煙的問題只是一個政治姿態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健康的問題。處理健康問題,政府應該好好研究市民生活習慣,呼籲市民多做運動,保持均衡飲食。很多時候「適可而止」就是重點,喝太多酒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為喝酒而導致的各式各樣慢性病,例如胃潰瘍、高血壓、心臟病、痛風症等,那麼為什麼政府不禁酒呢?
所以問題的重點不是禁煙和禁酒,而是如何培養香港人有正常的健康觀念,就是「適可而止」、「點到即止」,不要喝過多的酒,吸煙要有節制便可以,只要不是一種病態式吸煙或者病態式的酗酒。就算是喝汽水,糖份很多,難道政府又要禁糖禁鹽?要香港人過着苦行僧的生活嗎?
所以政府要小心研究,發表言論前要有板有眼有理據。當年新加坡制限市民吃香口膠,提出的理由充分,就是很多吃香口膠的人不負責任,把香口膠亂丟,製造了很多清潔和衞生問題,所以才禁香口膠。但是有些人就拿來大做文章,說新加坡人沒有自由,不准吃香口膠。這種選擇式的指摘也發生在香港,把吸煙妖魔化,和「健康」扯上關係,本身就是不正常。而且加煙稅只是令政府感覺良好。為什麼政府只加煙稅而不加酒稅呢?其實酒和煙本身都對身體健康構成一定的危害,為什麼只針對煙,而酒就可以豁免呢?是不是因為某些特權階級喜歡喝紅酒,酒便可以逃過厄運呢?這就是一個香港結構性的政治問題。
很多時候香港政治並不貼地,只喜歡拿一些政治道德口號掛帥,便草草了事。香港禁煙政策沒有一個科學化正常的處理模式。吸煙出問題是不是煙草本身,還是煙草製造商放了太多化學劑和助燃劑入香煙,才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這個問題要科學化去處理,不應該像目前把焦點放在煙民的道德和健康上。
所以加煙稅與否?只是一個政治姿態問題,需要吸煙的人始終會吸煙,需要吸私煙的人始終會吸私煙。哪些禁煙的官員自我感覺良好,說為社會做了好事,但難道年輕一代因為加煙稅便不再吸煙嗎?可能他們不吸傳統式燃點式香煙,但隨着新科技出現,他們會找各式各樣的吸食香煙工具,吸煙或者毒品問題仍然會真實地存在。而這些毒品問題才是需要正視和處理。
所以禁煙不禁煙?加煙稅與否?只是一個新聞答問的議題,政府選擇高姿態地發表禁煙,根本就和健康無關,完全是一種政治表演和擺出社會姿態,對促進香港社會健康,其實沒有很大的幫助。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香港助力國家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下) |
上一篇: | 印度與以色列傳媒生態之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