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6日

胡恩威

人工島與香港創科發展

香港政府提出的交椅洲人工島計劃,不是一個普通的人工島,而是可居住50萬人的人工島。那麼,政府有否研究清楚全世界有沒有成功的案例,能夠居住50萬人的人工島?我做了一些資料搜集,全世界真的沒有一個人工島能夠容納50萬人居住。綠色和平和本土研究社提出人工島很多時候都是爛尾收場,其實也是一個事實。

但是政府似乎沒有面對問題,而這個質詢政府必須回答,全世界真的沒有一個成功能讓50萬人居住的人工島,那麼香港做的是一個創舉,就是如何用科學方法把50萬人居住的人工島做出來,而不是面對問題避而不答。

宜引入大型科企領軍

政府的研究報告裏面提供的設計預想圖,就好像豪宅售樓書裏面示範單位的照片一樣,毫無生氣,龐大的建築,是一些典型行貨的效果圖。

報告裏面提出的科技,當然也是一些填海的基本資料。但是問題在於能夠居住50萬人的人工島所需要的結構和技術,和一個用作機場跑道的人工島,絕對是不一樣的。

所以若果香港政府真的要興建人工島,這個項目必然是一個創舉。正如國家送航天員上太空,建立太空站,由2003年楊利偉升空,20年按部就班,實現建設天宮太空站,而不是一步到位,短時間內把太空站建成。若果這個容納50萬人的人工島是一個科技創新,就需要有創科配合。而創科正正是一個發展交椅洲人工島決定性的關鍵。那麼政府應該怎樣做呢?有幾個可能性︰

第一,結合科技公司的力量,例如小米、DJI大疆創新、華為等,由他們領軍,結合內地和國際的工程團隊去實際執行,例如成為DJI人工島或者小米人工島一個全新的模式。當中香港政府可能不需要擔心融資問題,也不需要擔心技術問題。因為這是一個創科項目,「產學研」就是這個意思。由商業科技公司領軍有其好處也有其缺點,但至少應該由熟悉科技技術的公司來領軍。

第二,這個項目也可以進行國際招標或國際競賽,讓國際大財團來競投,分別有Design、Build和Operate三個層次,須為負責範圍問責。不像目前的情況,若果工程超支甚至爛尾,承建商基本上是毋須負任何責任。

第三,要興建一座全世界首個可居住50萬人的人工島,就需要有創新的模式和新的想法。除了由商業機構領軍,甚至乎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共建這個人工島,也可能是一個可考慮的選項。

第四,企業與大學合作推動人工島項目,利用最新的工程科技和技術,建造一個全新類型人工島,不是傳統類型的人工島。可考慮由學術機構主導,例如科技大學、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和理工大學,這四家大學在工程學和創科領域上已經獲得成就。可以由一間大學,例如科技大學領軍,結合國際和內地的創科公司和工程公司去推動人工島。也可以由這四間大學聯合組隊去進行這個研究及實踐,成為一個真正的創科項目。

填海物料驚人怎採購

第五,需要創新思維,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先生提出全球暖化衍生的各種環境問題和水位上升問題,直接影響人工島結構,所以需要新的填海概念和技術。傳統移山填海、泥沙堆填的方法,在未來全球暖化之下需要有新思維,是否可以構思像鑽油台的模式?不是傳統用泥土填一個島出來,而是建造很多海上生活平台。最近內地已經在很多公海領域上建造巨型的養魚場工程,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紀錄片也有報道。

第六,填海物料的採購和供應,一個可居住50萬人的人工島是一個大型龐大的工程項目,就算採用傳統的填海方法去堆填出這個人工島,所需要的材料和物料的數量是非常驚人的。那麼這些泥沙是如何採購?怎樣採購?怎樣確保泥沙的穩定供應?香港機場第三跑道人工島需要到內地尋找泥沙,才能夠把面積約650公頃沒有人居住的人工島填出來。試想想一個面積約1000公頃可居住50萬人的人工島,所需要的材料數量,是三跑工程幾多倍?這個問題在政府報告裏面找不到答案。

政府報告一面唱好,發展局局長表示︰「人工島項目再不停留在辯論做與不做,而是如何做好。」報告內並沒有把存在風險列出,用傳統填海方法去填出一個可居住50萬人的人工島,其所需要的建築物料數量,報告內隻字不提,這是令人擔心的問題。

從積極角度去看,若果這是一個創新科技項目,由大學領軍,我相信是一個非常重要跨越2047年的國家級國際工程,也能夠展示中國在創科上的軟實力。若果香港和國家能夠建造這個50萬人居住的人工島,展示出「一國兩制」合作之下的力量,並不單純是香港內部的公共工程。因為一個人工島所需要的工程量和科技量非常之大,而這種應用研究對於建立香港為一個創科中心非常重要,所以政府推動這個全新人工島,是需要創新思維。

那麼政府的角色是什麼呢?政府的角色應該推動產學研,必須要由學術領軍,結集商界力量,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三者結合下進行,才能夠有一個比較結實的科技基礎。若果是由一些對基建工程沒有理解的官員去領軍的話,將會出現的情況是文件做對了、程序做對了,但工程落實進行的時候,便出現了很多偏差,西九文化區便是一個例子。

政府成立一些委員會,這些委員會的專家都是客客氣氣,寫幾百字支持政府。但實質操作上並不是寫文章和做文件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技術現實問題。

硬上弓添財赤損聲譽

第一個問題是如何保障技術能夠應付興建一個可容納50萬人的人工島。

第二個問題是若果要興建這個人工島,需要怎樣的技術?需要多少材料?這些材料如何採購?怎樣採購?要建成這個人工島需要怎樣的步驟?中國送航天員上太空、製造太空船、建立太空站,也經過了一系列的過程和程序。

那麼要建立一個50萬人居住的人工島,它的程序是什麼?我在政府的諮詢文件裏面看不到,文件中只看到一面倒說︰一定要建人工島,人工島會解決香港所有土地問題。

如果人工島真的建成,它當然能夠解決土地問題。但是若果前期的研究籌備不足,霸王硬上弓,最終帶來的財政負擔,將令香港這個品牌進一步失去國際的認受性。所以這種國家級工程需要有系統去處理,甚至乎政府應該抱開放態度,例如是否可以和新加坡、深圳合作或上海合作去進行這項工程?

但現在似乎最缺乏的是︰從一個科技工程角度建成一個50萬人居住的人工島的工程布局,以及工程辯論和論述嚴重不足,只靠政治口號去推動並不可行。令大家擔心的是,之前立法會撥款做的人工島研究,公開的資料似乎看不到撇除那些憂慮的解說。所以政府是否應該公開更多資料和數據。花了5.5億元的顧問研究費,是否可以全面公開資料,讓大家可以討論,並應該從科學角度去把這個容納50萬人居住的人工島,成為世界一個創科創新工程。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