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13日

黃伯農

英中學術脫鈎的趨勢

3月中旬,英國傳媒報道,2022年英國政府外交部拒絕向超過1100名境外科學家和研究生發出簽證,使他們無法到英國大學內進行研究工作或讀書進修。拒發簽證理由是基於國家安全風險的考慮。外交部拒絕透露這批被拒申請者的國籍。但由主要大學(包括牛津、劍橋和倫敦帝國學院)所提供的資料顯示,大部分被拒者具中國國籍。

其實近年被拒入境英國的科學家和學生人數呈大幅上升趨勢。

2016年時,只有13份簽證申請被拒。到2020年,被拒申請人數上升10倍至128份。到2022年,再大幅上升至1104人。其中有839名學生,265名研究人員。這批被拒申請者大多數被外交部屬下的「學術科技審批計劃」(Academic Technology Approval Scheme; ATAS)所審查。ATAS是英國政府於2007年成立專門審批涉及與「軍民雙用」(military-civilian dual use)技術和敏感科目有關的入境限制機制。

兩國合作空間收縮

本文提出,縱使脫歐使英國大學承受急需轉向與非歐洲的大學發展合作和增加在亞洲及其他地區收生的壓力,但近年美國與中國科技脫鈎和新冷戰正在形成,已大幅收縮英中學術合作的空間,導致英中科技和學術脫鈎的趨勢。

雖然大多數簽證被拒者尋求來到英國攻讀研究學位和出任研究工作,但也有一部分申請人其實是已在英國大學內任職數年的學者;申請被拒意味着他們必須要離開英國。

2022年外交部數據顯示,差不多5萬份申請內有1104份被拒,拒絕率只是大概2%。然而,因為大部分被拒者具中國國籍,這便反映英國政府正在收縮英國大學與中國院校的合作空間。

有英國智庫學者批評保守黨政府沒有一套清晰的「中國策略」,令英國大學無所適從,無法知道如何掌握、拿捏與中國院校發展合作的關係。例如愛丁堡大學校長(即前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Peter Mathieson)便批評,ATAS審批程序不單造成研究合作的長時間延誤,也變成英國大學發展的障礙。

另外,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政策學者James Wilsdon批評,近年英國政府收緊國際科研合作的急轉彎舉動,與英國欲成為「科學超級大國」(science superpower)的目標相左。

但是,我認為今天英國政府加強對英國大學的國際合作國家安全管制,以至英中學術合作空間收縮的趨勢,可至少追溯到2021年。當年5月,外交部連同英國警方情報部門「政治部」(Special Branch)和英國政府「稅務及海關總署」(HMRC),草擬了一份涉嫌有向北京提供敏感資料和非法出口尖端科技的英國大學學者名單。被調查院校包括牛津、劍橋、倫敦帝國學院、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和謝菲爾德大學(Sheffield University)等超過12所頂尖英國大學。有差不多200名英國大學學者被查,也有人被捕。

脫歐使當地大學陷困

英國脫歐之後,英國的大學失去了來自歐洲的教研資助。英國大學便有需要轉向加強與非歐盟國家的大學發展合作關係,以彌補脫歐所造成的學費收入及資源損失,和填補資源的空缺。

原本中國、印度和亞洲國家可彌補到英國大學這方面的損失。例如,英國大學於2020年共收錄了12萬名中國籍學生,他們所交的學費合共超過21億英鎊。主要英國大學如曼徹斯特、倫敦帝國學院、利物浦和謝菲爾德的學生學費總收入中,便有26%至28%來自中國學生。

不過,面對來自英美政府和兩國安全情報部門的政治及審查壓力,過去兩年陸續有不同英國大學選擇靜悄悄地將與中國院校已同意合作的研究中心、計劃項目和合作交流協議關閉或取消。這批被影響的合作項目都涉及敏感領域或軍民雙用技術。英中學術合作空間的收縮趨勢不只限於高科技及敏感領域,亦影響到非科技領域如中國文化、歷史和語言教育等學術領域。這才全面構成英中學術脫鈎的趨勢。

擬關閉孔子學院

去年辛偉誠(Rishi Sunak)在保守黨內角逐領袖和首相時,便提出要將英國大學內與中國政府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前身是「漢辦」)合作的超過30所「孔子學院」(Confucius Institute)關閉的看法。有保守黨元老認為,英國應該盡快跟隨美國、日本、挪威、芬蘭、瑞典和丹麥等國家的決定,逐步將孔子學院淘汰。

歐洲大學的孔子學院在過去雖有個別事件被指涉及間諜活動,但英國朝野關注的並非孔子學院是否與中共情報部門有關。去年9月,美英右翼智庫Henry Jackson Society發表題為〈一項關於英國境內的中國孔子學院的調查〉(An Investigation of China's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the UK)的報告,有證據顯示該報告影響了保守黨政府決定調整對孔子學院的政策方向。

基於針對英國8所大學內的孔子學院的個案調查,報告提出中國政府部門統戰部和宣傳部都與英國大學孔子學院內的中方職員和英方學者有不同程度的關係。英國的大學接受了中國政府設立和營運孔子學院的資金,除了提供文化和語言教研功能之外,報告提出孔子學院有以下其他功能:

一、向英國商界人士、政治網絡和公眾實施一系列計劃。

二、透過智識傳播方法向英國商界提供有關中國政府政策和網絡機會的場合平台。

三、向英國公眾、商界和專業服務界提供文化、語言及翻譯以外的顧問服務。

四、有英國政治人物和團體從孔子學院接收資金。

五、有少數英國大學孔子學院在中國內地參與大學學位教育。

六、孔子學院也參與發展英國主辦的大學與中國的其他更廣泛關係。

七、孔子學院被指與中共統戰部有密切關係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誼)會」(China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有密切關係。

換言之,孔子學院被指受中共統戰部和宣傳部影響,有英國對華鷹派便提出孔子學院其實是中共影響及干預外國的工具。

隨着中美科技脫鈎和新冷戰的形成,英國作為美國的主要歐亞戰略盟友,英國的大學將會有相當大機會跟隨美國大學的做法,把境內的孔子學院關閉,構成了英中學術脫鈎的趨勢,令英國的大學需要於歐洲和中國以外的地區發展合作關係和收生。然而,英中學術脫鈎趨勢的背後其實是國家安全已成為英國政府要求大學考慮的優先事項。這也或多或少會影響到英國大學與其他國家大學的合作交流。

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及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