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3日

黃永 政治誅心學

特朗普由準備被捕到反擒

不少傳媒學者認為,上星期有關特朗普「即將被捕」的報道,足以反映美國乃至西方新聞界並沒有汲取2016和2020兩次總統大選的教訓,整個傳媒行業繼續被特朗普玩弄於股掌之中,情況既教人憂慮,更令人憤怒。然而以艷星和賄賂作包裝,傳媒人和一般受眾亦實在難以抵禦「性」和「暗黑政治」的雙重吸引力,便惟有齊齊下墮沉淪。

報道選舉聚焦所在

實情是:特朗普自從在前一個周末預告自己即將於上星期二被捕,美國所有的時事節目皆以杯弓蛇影之方式,持續作出許多毫無事實根據的推演和分析,藉此填滿節目內容。《紐約時報》頭條如是說:「特朗普以自身訴訟危機作為首個選舉集會的重心主題」,而這個「被迫害」的標籤更被全部傳媒不斷重複,再次提醒人們何謂後真相年代──由為窮人奮力作戰的超級富豪,再被塑造為遭受人迫害的bully,更借機反擒傳媒曝光。

紐約大學傳媒學教授Jay Rosen提醒,媒體在報道這次2024年總統大選的時候,不應只着眼於參選人勝負之機率,而應當聚焦誰勝誰負以後,社會整體即將失去什麼,包括有哪些核心價值可能會被新推出的政策或法例所轉變。就在特朗普揚言:「我是你的戰士。我是你的正義。我是你的復仇。」這位猶如蝙蝠俠的參選人也承諾,一旦重返白官,勢必進行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驅逐出境計劃(而細節及準則當然全部欠奉)。

或問:生在這個後真相時空,難道真的有出路嗎?筆者仍然相信解困新聞學乃後真相年代之答案。參考「解困新聞學網絡」(Solutions Journalism Network)跟不同新聞機構合作的課程,建議記者們在撰寫政治評論、選舉報道,以及民主政制發展的新聞故事時,該謹記以下六條原則:

陳列各種解決方案

(一)記者的主要職責並非去篩選訊息予受眾或選民,反而應該多聆聽市民聲音,再透過新聞報道補漏拾,務求讓他們知悉被忽略了的關鍵資訊。

(二)記者不能假設受眾明白並且知悉新聞是如何製作出來,而應該解釋新聞報道是怎樣製作,藉此提升公眾的傳媒素養。

(三)新聞報道當力求不讓社會衝突加深政治分化,並該探討衝突背後的問題,藉以建立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本港例子:土瓜灣居民與遊客)。

(四)新聞報道除了揭示被忽視的族群之狀況及困境,更應該說明各階層可怎樣協力發展更為包容、公平、多元的社區。

(五)盡量避免以候選人為重心並猶如賽馬分析的新聞報道,新聞故事的主題永遠當以市民的需要作為核心。

(六)政治新聞從主力圍繞選舉日當天作倒數鋪排方式的報道,到全年長期跟進民主社會發展的落地分析探討。

若嘗試總括以上六點的話,那就是傳媒當努力改變過去只以政府或社會出現哪些問題為中心的報道,而應該轉為以陳列各種解決方案作為新聞故事的重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