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7日

劉仲恒

高質量發展是唯一的選擇

全國政協與全國人大兩會近期先後召開。這是疫後時代的首次兩會,在國家重大經濟復甦計劃的層面,將有何舉措,尤其令人關注。

瘟疫在全球肆虐至少三年後終於有所減退。疫後世界是真正的競技場,各國競相復常並盡力超越對手。這是一場中國不能輸的競爭。要保有最高獲勝機會,必須有全面建設的有效戰略引領。

「這是最好的時期,也是最壞的時期。」在我們所處的世界時局,強調有效戰略更加重要。習近平主席屢次強調,我們正生活在百年未有之大變革中的特定時期。看看地緣政治、經濟發展、文化發展、政治局勢和世界秩序,可以理解習主席所指的是什麼。現在,所有這些變化已因COVID-19疫情和烏克蘭戰爭而惡化。無論兩會要出台的經濟戰略是什麼,均必須能適應變化,以在當前環境下蓬勃發展,且能有效引領中國在疫後世界中取得勝利。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我們正生活在百年未有之大變革中的特定時期。伴隨巨大變革而來的,毫無疑問的是不確定性。然而,對不確定性的最佳應對策略是在經濟領域確立更為堅定的國家戰略,因為一個國家的經濟戰略並不會因外部環境的變化而出現太大波動。實際上有現實的考量,資源配置和人力資源培育等均需具體規劃。一旦確定國家經濟戰略,相關工作將立即展開,這些工作不應受外部世界變化的影響而調整。確定最佳經濟戰略並在此基礎上推進,而非搖擺不定,這對國家利益更有好處。

當然,戰略還必須解決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情況。在中國,最近三年嚴格執行對抗疫情的控制措施。結果管理了死亡人數,卻重創經濟。短期經濟復甦十分迫切且確在持續進行。自去年12月起遞減控制措施,效果立竿見影。例如,2022年12月貿易順差大幅增至近130億美元,其中出口增逾3%至3060億美元。PMI指數方面,2022年2月製造業(從49.2上升至51.6)、非製造業(從54.4上升至56.3)和服務業(從52.9上升至55),均回到較高水平。

短期放一旁,長期經濟前景則並不明朗,因全球經濟前景本身也不太樂觀。此外,中國經濟面臨值得關注傾向,新經濟戰略必須以某種方式處理。不少人已注意中國經濟出現停滯跡象。人民銀行最近公布1月份人民幣存款增68.7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305萬億元。其中,家庭存款增62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也較去年增79萬億元。

解決「經濟黑洞」

部分專家視為中國民眾「預警儲蓄」,其他可能視為「經濟黑洞」吸納大量資本,進一步放緩經濟。顯然,許多中國民眾在銀行存款,難以看到多少投資機會。存款資本不可能轉為實際投資促進經濟回溫。這是國家經濟戰略必須以某種方式解決的又一問題。

中國需要全面經濟戰略,因有多重問題待解決。經過考慮所有因素,戰略必須是︰在疫後時代,以創新作為整體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如果檢視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程,可發現高質量發展戰略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自然結果。初期,盡最大可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獨立和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優先配置所有資源。當時的關鍵詞是「生存」,「高質量發展」是當時聞所未聞的短語。

初步階段過後,重點開始轉移,北京政府工作重點也轉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任務。奉新方向,中國經濟經歷加速發展階段,生產潛力逐步和持續釋放。結果,中國經濟規模愈來愈大,經濟發展方式也得到廣泛發展。之後,重點轉移至經濟效率和結構問題,也需要從廣度管理轉向密集型管理。然後來到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表示國家經濟應轉換為高質量發展階段,從高速增長時期轉向高質量發展時期。最終,「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時機已成熟。

正確來說,是時候推出高質量發展戰略了。今天,中國仍是不平衡和不充分發展的受害者。然而,令人更為擔憂的是低質量發展威脅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和競爭力。中國經濟政策中,一些領域技術先進,一些接近現代,一些半現代,其他則效率不佳和落後。經過高速經濟發展期,中國生產條件正在改變。結果是,中國經濟面臨實際限制,限制包括資源和環境後續開展空間愈來愈少。

為使經濟得以持續增長,迫切需要解決方案,需要新的長期發展框架,而指導這種框架的必須是高質量發展戰略。高質量發展意味着嚴重依賴技術創新,因為它可以成為在中國現有各種限制下尋求最優解決方案的最佳抉擇。

人們可能會問︰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時,高質量發展會奏效嗎?答案是會的。高質量發展有助增強宏觀經濟穩定。經濟增長往往呈現周期性波動和大起大落。太多波動可能損害生產領域和社會財富。回望各國經濟增長歷史,很容易看到部分高增速經濟在經濟繁榮後常常面臨大經濟衰退。在百年未有之大變革下,世界環境更為複雜,中國應留意宏觀穩定以促進經濟前景。高質量發展更注重供給面,通過優化國家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穩定性。正當中國構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政府有必要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正視質量問題。

高質量發展戰略緊密聯繫技術創新。此後衍生新商業和生產模式,創造新投資機會。前面提到的民眾缺乏投資機會所吸引的「經濟黑洞」,高質量發展戰略能夠解決此問題,技術創新衍生的新商業和生產模式會給中國民眾帶來新的投資希望。

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團結香港基金顧問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