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25日

劉仲恒

從更高層面理解生命健康產業

由於沒有人不緊張自己的身體,所以生命健康是個發展蓬勃、前景亮麗的產業,這情況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之後更是如此。在本港,1990至2020年期間在醫療衞生方面的開支,以每年5.6%的速度增長。

2020年,醫療相關開支佔中國內地國內生產總值的7.1%,而同年的全球生物科技業集資更高達709億美元。這個產業的市場潛力有多大,光看數字就能略知一二。

香港在這方面根基雄厚。我們不但是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也擁有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承認的臨床試驗基地,目前有16所InnoHK聯合研發中心和10所與生命健康相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這幾天,香港生產力局和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公布了一份關於香港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的研究報告。

對於報告提出的集中發展醫療和診斷設備、中藥和保健食品三大具優勢產業、加速發展像基因和幹細胞那樣的新興產業、多培育Bio+多元人才和加大香港和內地的制度互通這四個建議,筆者非常贊同。

只是,筆者認為如果要本港生命健康產業未來的發展更壯大,我們就應該把目標放得更遠,應該從更高的層面推動產業的發展,筆者所指的是應該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

生產力局對涉及生命健康的香港和大灣區企業業務性質做了相當深入的研究,所得的數據很有參考價值。在香港企業方面,從事生產和貿易的分別佔51%和55%,而內地的則是分別佔77%和11%。可見,香港的生命健康公司可以好好利用大灣區企業在生產方面的優勢,而同時跟對方更緊密合作,為他們推動在國際貿易方面的發展,兩者優勢互補,對雙方都是個雙贏的局面。

對香港的生命健康企業來說,資金和上流研究成果充裕,但是本港的土地和勞工成本卻非常高,不利於生產。跟大灣區合作,可以善用對方土地和勞工成本較低的優點,加強自身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跟大灣區合作不是不好,但是「一帶一路」的範圍、人口總量和市場潛力就完全不能同日而語了。香港企業如果懂得早佔先機,比別人早一步跟「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合作發展業務,必定能找到更低廉的土地和勞工成本,而等待着他們產品的,也自然是更廣大的市場。

根據生產力局的研究,本港生命健康企業的目標市場,歐美、東南亞和其他亞洲地區分別只佔25%、22%和16%,而其他海外地區更低至2%。

由此可見,全球市場對港商來說絕對是一片尚未開發的「處女地」。要好好開發這一大片藍海,搭上「一帶一路」快車肯定是最好的選擇,這一點相信是不難理解的。

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香港再出發共同發起人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