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4日

余錦賢 香港脈搏

財爺康復入境風波再顯官民落差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月外訪中東期間染疫,幸而趕及痊癒返港出席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惟他以「康復個案」身份參加活動,引來外界議論紛紛。有添馬中人向筆者分析,這場小風波源於大部分人不知道有「康復個案」入境安排,以及有關方面解說「漏招」。有行政會議成員坦言,當局應汲取教訓,加強解畫能力。

今次爭議的關鍵在於陳茂波本月1日返港後,政府隨即發新聞稿公布財爺將出席翌日舉行的峰會,並提到他在香港機場已接受核酸檢測,可是文中沒有交代結果;同晚當局再披露衞生防護中心審視陳茂波的核酸檢測結果後,評定他為「康復個案」,不具傳染性,所以毋須隔離。

翌日首天峰會結束後,特區政府晚上近11時半再發出800多字的新聞稿解釋「康復個案」入境安排,提到自9月下旬至本月1日期間,共有455名入境人士申報曾於3個月內染疫,登機前快速測試呈陰性,抵港時核酸檢測呈陽性,而且沒有病徵,CT值相對高,屬於「康復個案」,與陳茂波相似。

據添馬中人表示,坊間之所以對「康復個案」獲准入境感到意外,皆因根本未察覺存在相關安排,尤其近幾年受疫情困擾,不少市民滯留香港,缺乏從外地返港經驗,看見高官陳茂波竟然可以「康復個案」身份入境,誤以為當局「特事特辦」為權貴打開先例。

該人士續稱,另一問題是解說方面,「康復個案」的入境安排已實施超過一個月,政府亦提供數據列出有455人屬於同類情況下獲准入境免隔離,但11月1日晚上發出的新聞稿卻未有闡明「康復個案」背景,顯然是「漏招」。他估計,財爺返港當天時候不早,有關方面又忙於處理峰會事宜,所以未及在新聞稿清楚解釋,後來見惹來爭議才「補飛」。

有行會成員向筆者說,雖然自己知悉容許「康復個案」入境的政策,可是發現很多人並不了解,難怪外間有反響。他覺得當局思慮不周,未有考慮坊間會對11月1日的新聞稿抱質疑態度,認為官員經常強調要加強解說,卻始終未臻完善,直至11月2日所發的新聞稿亦沒有突出重點──個多月以來已有逾400人以「康復個案」身份入境。

這場風波再次反映官民之間的認知落差。特區高層未來施政宜更好地掌握民情,先了解問題癥結,提升解說透明度,免任由事件弄致滿街問號。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