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0日
住屋向來是香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遭人詬病已久,一邊廂是個國際金融中心和亞洲國際城市,另一邊廂卻有很多低下階層人士住在劏房或籠屋裏。誠然,解決劏房問題的根本辦法是持續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這也是《長遠房屋策略》訂立十年房屋供應目標的一個目的。。政府正就2022年《施政報告》展開公眾諮詢,筆者希望提出一些過渡性的解決方案,以回應劏房和籠屋住戶的燃眉之急。
首先,早前政府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建立了不少方艙醫院和社區隔離設施。目前,疫情的情況已相對穩定了下來,因此政府應該考慮撥出這些設施中的六成至七成,改成「過渡性房屋」。其次,可以馬上用來安置劏房和籠屋住戶的,就是目前所有可以使用的空置建築物,這包括空置公屋單位和工廠大廈,和200多間因殺校而出現的空置校舍。政府可以為這些空置空間進行簡單改建,作為「過渡性房屋」之用。第三,就是要探究一些更具創意的方法,以求改善目前蔓延本港多區的劏房和籠屋問題。例如,當下旅遊業正值低潮,很多大型郵輪閒置。每艘郵輪至少有一、兩千間客房,而不可忽略的好處是,郵輪的房間不用改裝或維修便可入住,非常方便。總而言之,當局必須想盡所有辦法來嘗試解決房屋問題,方可顯示出本屆政府力求解決這根深柢固問題的誠意。
上述三種可用作「過渡性房屋」的建築物,當然都有它們被收回作原本用途的可能。方艙醫院和社區隔離設施收回作應付疫情之用,空置工廠大廈和校舍收回作工業和教學用途,以及郵輪要恢復營運等等,但是收回的緩急速度卻有着很大的分別。收回速度最快的是方艙醫院和社區隔離設施,因為疫情一旦大規模爆發,便需要馬上使用。其次是郵輪,旅遊業一復甦,相信郵輪公司很快便會拿回來使用。第三是空置的工廠大廈,而最慢的是空置校舍。會否收回可以從嬰兒出生數字來預測,一般幾年後收回都不成問題。
筆者建議,這些「過渡性房屋」應該分配給正在輪候公屋的劏房和籠屋住戶,然後按上面所分析的收回速度,把由方艙醫院和社區隔離設施改建的「過渡性房屋」,分配給已獲通知獲配公屋而正在等待上樓的家庭,郵輪則可以給在輪候冊上在未來半年內即將獲配公屋的家庭,而工廠大廈和校舍就可以安排給在輪候冊上在未來一至兩年內會上公屋的人士。在居住期間,「過渡性房屋」住戶只需繳交公屋的租金。
放射科專科醫生、國際願望成真基金董事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通關,香港準備好了嗎? |
上一篇: | 南韓科技R&D的政策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