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
香港一直有老齡人口和社會貧窮的問題,近年政府積極施行社會保障計劃去解決問題,而貧窮人口數字已見減少,貧窮率亦下降了。筆者將會就社會貧困狀況、政府應對措施及成效和扶貧策略三方面分享一下見解。
在社會貧窮狀況方面,疫情雖暫緩和,但仍然持續,本港經濟飽受衝擊,失業率急劇惡化。人口高齡化、生產力下降、納稅基數下跌、工資上漲、競爭力減弱等,衍生更多就業及收入減少的問題。這對估算的貧窮數據推升持續帶來壓力。
青年人亦長期面對職位錯配、社會階層固化等問題。而在貧窮家庭中成長的兒童,小小年紀就要面對生計困難。至於青年貧窮率,2020年主要與新冠疫情令青年或家人失業有關。18至64歲貧窮人口約14.4萬,創2009年有紀錄以來新高。
政府應對措施及成效方面,筆者認為成效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受惠於非恒常項目,如1萬元現金發放及防疫抗疫基金相關項目。然而,青年住戶貧窮率仍見上升,部分是由於該組別失業情況惡化,加上受惠於政策的個人比率較低。
扶貧亦須協助脫貧,筆者認為首先可做的是關懷安老、助弱解困。第一,可推展基層醫療系統,提供社區照顧:優化健康中心,推動公私營合作,讓中產市民負擔得起優質服務及減輕對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第二,落實合併長者生活津貼,讓合資格長者可領取高額津貼,提供更大彈性給長者選擇廣東及福建計劃,可以到粵、閩兩省居住,在內地養老;第三,可為經濟上無法自給的人士提供安全網,以應付生活上的需要;第四,可支援工時較長、收入較低而又沒有領取綜援的「在職住戶」,根據多勞多得原則,按工時提供津貼,鼓勵自力更生;第五,簡化關愛基金的審批過程,特別就縮短過審藥物的時間到6個月,資助合資格的病人使用療效較高的特定自費癌症藥物、購買價錢極端貴的藥物及體內設置的醫療裝置。
關愛基金成立的其中一個宗旨是,協助政府研究可考慮納入常規資助和服務範圍的措施。這工作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興建公屋在扶貧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功效。以2020年為例,公屋成功替超過26萬人脫貧,把貧窮率降低了3.8%,對扶貧肯定是立竿見影。筆者認為,政府要解決貧窮問題,積極覓地興建公屋是一個必須落實的政策。其次是關愛特別組群,支援少數族裔,建議可推出約30項新措施,涵蓋教育、就業、社會福利、醫療和社會共融等範圍。
要解決貧窮問題,有賴於前瞻性策略。各階層往後必須通力合作,把安老扶貧做好,令更多市民真正脫貧。筆者作為扶貧委員會的非官方委員,衷心希望能與政府加強合作,一起努力讓更多基層市民獲益。
放射科專科醫生、國際願望成真基金董事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聰明笨伯 |
上一篇: | 建立誠信體系 強化香港及內地中藥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