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6日
一場俄烏衝突,美歐發動對俄制裁已達7輪,碾壓了全球疫後復甦的動能,引發回力鏢式反噬的震撼,但美國仍無視教訓,反將髒水東潑,在港開闢司法制裁新戰線,作出憑空插贓的無理指控,肆意污衊《港區國安法》,威嚇檢控人員,甚至妄圖「借港遏中」。面對得寸進尺的敵意制裁,香港不能再縱忍屈從,任由霸凌,而應通過有為改革和爭取國際話語,實現反制自強。
長期以來,美歐強權利用其主導地位動輒揮舞制裁大棒,恃勢將本國的利益和意識形態,凌駕於國際法和各國共同利益,強行長臂干預,侵損他國的主權治權,並把經貿金融和意識形態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攫取不清不白的政經厚利。浮濫歪誖的所謂制裁,早已淪為「後冷戰時期」的單邊霸凌慣技,但物極必會反,有果必有孽,俄烏衝突中的首個月,便帶來6000多項對俄制裁,在相互交鋒下造成全球「大攬炒」,令地緣政治和全球「滯脹」的禍害危機都深未見底。
作為主要加害者和受害者的美國,拒絕理會對「熱愛制裁」他國的報應,令全球株連蒙損,本已非常不負責任,而蓄意延禍中國,既一再恫嚇「二次制裁」,又以國會報告形式將政治「黑手」伸向香港特區的司法領域,點名批評並建議制裁多名檢控人員,其行徑更是卑劣而危險。
第一、香港不是美國的殖民地,法治和司法運作的權力來源是國家憲法和《基本法》,而不是美國自行制定以香港為名的國內法。因此,美國國會對特區事務的討論和制裁建議,是對中國的國家主權和特區管治的冒犯和挑釁,我們不用理會更絕不能照單全收,而是應在澄清譴責之餘,研商並提請中央考慮相關的反制部署,要讓始作俑者承擔責任和代價。
第二、由於涉案的司法程序遠未完成,欠缺完整的審訊結果及其法理依據,令單純的被捕和被檢控人數毫無意義,但該份報告卻在無法無理之下將依法檢控定性為「政治迫害」,並列出多達16人的建議制裁名單,既武斷又污衊,更是對檢控人員的公開施壓,脅迫他們放棄依法檢控原則,以求自保避制裁,非常缺德違公義,且是明顯的攛唆和「策反」,性質低劣獰惡,當局必須嚴肅看待,並應全面檢討修訂現行《檢控守則》,確保檢控工作「貼地」遵法,避免予人口實或被見縫插針鑽空子。
第三、美歐勢力打壓香港並非首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借港遏中」,以及借「一國兩制」而選以司法為制裁突破口,將成為中外博弈的新常態。早前便已有12名美國跨黨派國會議員聯署去信美國總統拜登要求制裁香港律政司司長和檢控官。就此,政府應認真考慮調整現有的管治思路,既着重傳承守護普通法的傳統,又着意配合新時代的改進完善,培養愛國愛港的司法團隊,確保核心價值與時並進。
第四、應堅決維護法律和法治非政治化,法律界人士可善用其專業去議政參政,但不應簡單被視為「戴假髮的政客」,糾纏於政治風波,避免法治因政治而死。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以負責任管理概念將ESG轉化為ESSG |
上一篇: | 青年過度借貸問題須正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