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5日
俄烏戰爭持續了一段時間,由歐美為首的國家大力制裁俄羅斯,而且在現今世代中,好似不加入「制裁俄羅斯及普京大聯盟」及為烏克蘭發聲就會被定性為政治不正確及與歐美為敵,所以亞洲國家中以日本最為積極,不停推出新制俄措施。日本的立場及目的,筆者於本報中曾經分析過,建議大家可以去參閱。今次筆者想就日本主動制裁俄羅斯及支援烏克蘭方面,帶出另一個重要問題,而且對於亞洲來說是一個警號。
早前,烏克蘭呼籲海外人員去到當地成為自願軍幫助他們對抗俄羅斯,烏克蘭駐日大使館相關人士指出有約70名日本男性報名參加,當中還有50人是前自衞隊成員,筆者認為這行為雖看似平平無奇,但其實是一種變相的軍事行動或派兵參戰,內裏存在着有否違反日本和平憲法的問題。
根據日本憲法第二章第九條,明確規定戰爭不是日本解決國家爭端的合法手段,而日本憲法第二章主要圍繞着憲法第九條內容展開,包括放棄戰爭、不維持對外戰力、不擁有交戰權,所以《日本國憲法》也因而得名為「和平憲法」或「非戰憲法」。(當中的條文:一,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二,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筆者認為這次有所謂前自衞隊成員參與,美其名是正義之士,但對於日本右翼分子來說,這是一次間接出兵及為修改憲法九條鋪路的良機,但可惜坊間的回響太大了,在不同地區都有人示威抗議,故此日本政府需要即時出來滅火,外相林芳正更在3月1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外務省已就烏克蘭全境發布了要求撤離的建議。不論何種目的,希望大家都不要前往該國」,而且報名做義勇軍的日本人分分鐘會犯上日本刑法第93條的私戰予備罪及私戰陰謀罪。
筆者認為日方如果容許國民去參戰,變相即是承認提供戰爭的力量,明顯違反和平憲法,而在「人人都援助」的情況下日方向烏克蘭提供自衞隊用防彈背心、鋼盔等非殺傷性軍品,以及防寒服、衞生用品、發電機等物資,並由自衞隊運輸機負責運送。日本政府強調,此舉不超出〈防衞裝備移轉三原則〉所容許的範圍。但筆者不同意這說法,由於〈防衞裝備移轉三原則〉中的第一項是列明「不允許向紛爭當事國,以及在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日本政府已締結之條約,或其他國際規範的情況下出口武器」。烏克蘭明顯是紛爭當事國,日本沒有理由不知道,而且今次提供非殺傷性軍品只是開先例,日後日方可以再用不同理由輸出武器,而歐美國家對於日方這樣做不但不加以譴責,而且再給予支持,可見歐美國家為了政治,連歷史教訓都忘記了。
這一次俄烏衝突,令到日本政壇非常熱鬧,除了北方四島問題之外,修改憲法九條也成了焦點,前首相安倍晉三可以說是修憲派的領軍人,他在任內曾希望透過修憲令到自衞隊成為「自衞軍」,當年自民黨的修憲草案,是希望保留第一項「放棄戰爭」條文,但將第二項「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修改為「自衞軍」,規定為了保護國家的「和平、獨立與安全」,設有「自衞軍」及可從事與國際和平、安全、緊急時公共秩序與保護國民安全、自由之相關行動。筆者的意見是,安倍等右翼人士認為將武力鬆綁與正當化其軍事力量才可確保國家安全,這種想法是不合邏輯及漠視當年由軍備競賽產生出來的禍害。
適逢這次俄烏衝突,安倍更提出日本應該要討論所謂「核共享」政策,即在日本部署並且共同運用美國的核武器,目的就是希望日本可間接擁有核武器,以震懾亞洲等國。
筆者認為安倍正不停挑戰國際社會的底線,由憲法九條到共有核武器都可見他的野心,雖然岸田不同意這想法,但自民黨幹事長茂木敏充就唱反調,指出共有核武並非是實質上的共同持有,未直接違反日本的非核三原則。這解答明顯是語言偽術,誤導大眾,可見右翼勢力愈見猖獗,而且在美方大力支持下,相信對亞洲的衝擊只會愈來愈多。
日本政治評論家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從抗疫看全面管治權 |
上一篇: | 落馬洲河套區宜設「抗疫特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