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4日
近期最大的地緣衝突事件莫過於俄羅斯向烏克蘭進行「特別軍事任務」,希望透過此行動令烏克蘭「去軍事化及去納粹化」,而這一次東斯拉夫民族的衝突更加令到西方陣營來不及反應,雖然反制措施出台了,但都是一些了無新意的制裁,當然,美國的盟友們只是不得不表態,包括日本在內。筆者認為日方的制裁除了是「跟風」之外,當中更有一定的考量,就是與俄國有領土爭議的北方四島有關。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25日報道,針對俄國對烏克蘭發動軍事行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除了嚴厲譴責俄國違反國際法之外,並宣布追加三項制裁措施,包括:針對俄國的個人與團體,凍結資產及停發簽證;針對俄國的金融機關,凍結資產;對俄國的軍事相關團體,禁止對其輸出半導體等產品。而俄方就說會在未來的日子強力反擊日方。
筆者認為日本與蘇聯自1956年邦交正常化之後,兩國在領土爭議問題上均未能達到共識,所以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今,仍未簽署和平條約,過去日本曾有機會先取回兩島,但因為自己的誤判而令機會溜走。這四個島分別是國後島、擇捉島、齒舞群島及色丹島,現在這四島由俄國管治,而且有俄羅斯人居住,俄國稱這四個島為南千島群島。
爭議源於北方四島
首先,北方四島有着豐富的資源,由海產、地熱資源到礦產資源,對於國家資源儲備和經濟發展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根據資料顯示北方四島的資源總價值量已經超過了450億美元,單是齒舞群島和色丹島兩個島嶼的生物資源價值量就已經達到了20億美元。
其次,北方四島的地緣位置也非常理想,現在俄國在色丹島已經建立軍事基地,日本也曾經在二戰時期充分利用北方四島的地緣優勢,該區域隱蔽性極好,而且直接連接亞洲大陸與太平洋,是非常好的戰略地區,當年日本神風特攻隊的戰機正正就是從這裏出發的。
話說1945年8月,蘇聯出兵攻打日本,順勢佔領了整個庫頁島和南千島群島,這場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歷史稱之為「蘇日戰爭」或「八月風暴行動」。
當時蘇聯根據1945年2月簽訂的《雅爾達協定》,該國戰勝日本後,將可收復庫頁島南部,獲得千島群島,並保障其在大連港、中東鐵路、南滿鐵路的利益,以及恢復俄羅斯海軍在旅順口的租賃權利作為報酬。
此外,1951年簽訂的《三藩市和約》,又進一步確認了蘇聯在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主權,約定日本放棄1905年《樸茨茅夫和約》簽訂後所取得的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南部的主權,但是日本認為《三藩市和約》當中並沒有具體劃定千島群島的領土範圍,當年的原文是「日本政府放棄對千島群島、1905年9月5日獲得之庫頁島(南樺太)部分,以及鄰近各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所以日本認為國後島、擇捉島、齒舞群島及色丹島不屬於千島群島,因此日本直到現在還主張及拒絕放棄這四個島嶼的主權,稱四個島嶼為北方四島,而不稱之為南千島群島。
多次談判均沒成果
2014年時,俄國吞併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時任首相安倍晉三考量正在與俄國交涉領土問題,所以未有即時加入國際制裁行列,但後來在美國壓力下,實施追加制裁。當年,俄國曾以北方領土談判迫使日本對俄投資,但俄國內部出現反對歸還的聲音,所以令到談判陷入膠着。
筆者認為今次日本希望重施故伎,以北方四島作為談判的籌碼,由於今次俄國的軍事行動引起的反應比2014年更大,而且岸田也希望可立下大功,成為解決領土問題的國家英雄,惟西方國家及其盟友的反制措施只是舊酒新瓶,所以筆者認為日本想藉烏克蘭事件來爭取領土這如意算盤難以打響,日本分分鐘「偷雞唔到蝕渣米」。
日本政治評論家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