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2月19日

歐陽檉 劉舒庭 文化論政

從NFT藝術和消費展望未來新常態

藝術文化是人類之本,即使沒有貨幣、政府,創意本來就存在。今天各地政府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介入,是鼓勵人人相信個人天賦,透過知識產權,就可以「將興趣當飯食」。在藝術社會學上,要將文化資產轉換為經濟活動,往往牽涉制度創新。例如,歐洲十九世紀末,因為可隨處攜帶的顏料和畫架的普及、形成寫生的風氣,加上畫廊和藝評圈子的誕生,突破了國家藝術學院在審美和展銷和上的壟斷,令印象派畫家找到新興的中產階層消費者,改寫了藝術歷史的發展。

「元宇宙」的前世今生

放在今天,互聯網的誕生和不斷快速再生(由 Web 1.0 到 3.0 ,只有不足 30 年),是推動社會改變的持續力量。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的原理對於《信報》讀者來說應該早已耳熟能詳,在此不贅;礦工挖礦神話也已經開到荼薇,難以再獲暴利。惟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熱潮卻方興未艾。我們正好溫故知新,識別推動互聯網發展的各種力量,窺探所謂「元宇宙」的前景和未來。

NFT令藝術再吸睛

港人的注意力向來由「食、玩、買」帶動,所以率先進入大眾眼簾的NFT往往以品牌、名人、動物為主題。例如大家留意到零食界巨頭Pringles 鑄造了限量版 CryptoCrisp 虛擬風味NFT,想不到口味也可以被虛擬化!香港本土方面,上月Bunny Warriors火熱登場,以香港社區作為背景,一共鑄造了6666個 NFT,招來明星KOL垂青,引起迴響。一時間平面圖到動畫,什麼都可以成為NFT!相信,香港飲食界很快便會鑄造本土NFT,在元宇宙中加入本地飲食文化元素。

Banksy的《氣球女孩》(Girl With a Balloon) 在拍賣成交的一刻被內置機關自我毀滅固然變成世界主流新聞頭條。在NFT世界上,用家Burnt Banksy則把Banksy的版畫《傻子》(Mornos)燒毀,並在NFT交易平台OpenSea創建了一個NFT來代表實體作品《傻子》,團隊認為,如果藝術品的實物和NFT共存,其價值依然保留在實物之上,故燒毀《傻子》能確保作品的唯一性,價值能真正轉移到擁有智能合約的NFT之上。

數碼科技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流通渠道,但亦因為太容易被複製而降低了購買的誘因。所以媒體藝術、新藝術向來面對一個兩難:如何可以繞過傳統文化工業守門人,人人皆可入場,但又可以獲得作品認證?剛好NFT首先作為貨幣(一幣不可同時二用)的特性亦代替了不少傳統藝術交易當中涉及的許可、認證、限量等方面的功能。

作品認證民主化

各NFT平台推廣的所謂「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為藝術家進一步保護其知識產權利益如版稅(royalties)等經濟報酬的證據,有時比傳統中介佣金為低。所以有人認為以NFT形式拍賣藝術品有助藝術家獲得更好的利潤份額,甚至有人認為區塊鏈作為全面交易紀錄這種「無需要信任的系統」,在防偽方面更勝於專家認證和一紙證書。

不過,以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歷史來看,商業化其實每次都不過是最遲入場,負責「發揚光大」的玩家而已。興趣社群(communitarians)往往是更早的知音(early adopters)。以Elektra(一個以音樂為核心的互動故事和世界)為例,它們舉辦的歌曲藝術創作營(Songcamp Elektra)中,參加者來自五湖四海,到底是什麼驅使他們聚首一堂?原來參加者能夠共同編寫故事和樂譜,形成小社群結合成一個緊密社區,並獲得NFT成品的所有權,人人有份。

未來世界無分虛實?

匯流(convergence)一直是互聯網科技為媒體帶來的主要影響。NFT來勢洶洶的一波也更觸及藝術社會學上的問題:藝術品和非藝術品的界線是否會被進一步被模糊?兩者之間如何相生相剋?在NFT世界,房地產也可以代幣化,例如在Decentraland用家獲可以開發土地、參與分布式自治組織(DAO),擁有管理開發項目、制定政策、投票的能力。買家又可以利用NFT來代表廣告空間,轉售廣告位置使用權,繼而從中獲利,更將傳統房地產和商家集中的權力轉移。網絡社會和科技往往領先於政策和法理制度,甚至超過學校給予普羅市民的教育和理解能力。但正正是這種速度,令人在一生之中可以見證近乎無數次的藝術定義和形式的持續革新。

歐陽檉為香港大學社會學博士。劉舒庭為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畢業生。

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