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月4日

黃元山 水志偉 曾文軒

香港發展生物科技何以為錨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月出席團結香港基金醫療政策研究報告發布會時指出,生物科技研究是香港市民持續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的其一要點,並重申今年《施政報告》就發展生命健康科技的若干具體措施,包括建成基建及完善產業鏈。事實上,政府早於2018年已選定生物科技為四大創科領域之一,可惜未見有相關產業政策,讓該倡議淪為空中樓閣。

去年除了推出上述政策外,行政長官更於早前接觸超過十家國際龍頭藥廠,探討以創新土地政策邀請它們落戶,加強了業界對政府的信心。現時,香港經濟發展遇到瓶頸,我們期望政府能真正改變以往讓市場自由放任的取態,決心挑選並扶持優勢產業,推出產業政策建成生物科技集群,讓全港市民共享產業發展的經濟果實。

星洲大波士頓:科研機構為錨

然而,政府必須有周全計劃及創新策略引導產業發展,以減低浪費公共資源的機會。基金會在今年7月發表生物科技發展研究報告,提倡香港透過河套區夥同深圳合作以產生協同效應。我們提出,政府應支持建立區內「錨機構」(anchor institutions),以推動形成產業集群,而當中不少建議有幸被政府及各界採納。

觀看內地及外國成功的生物科技產業集群,均見錨機構的蹤影。新加坡坐擁全球十大藥廠中的8家,成功背後其一主因,為政府於啟奥城(Biopolis)設立了頂尖的生物科技研發中心。政府在2003年建成園區後,隨即落成十所研發中心,與園區附近的大學及醫院對接以進行應用研究,並邀請海外頂尖科學家領導發展。這成功吸引了不少企業落戶與其進行公私營合作研究,事實上,早在2005年,園區已建成5所研發中心,並已吸引到龍頭企業如葛蘭素史克及諾華落戶。

上海:龍頭企業為錨

至於美國大波士頓地區,作為該國排名第一的生命科學集群地,則採取了設立跨機構、跨學科的大型生物科技研究機構的方式,以加強科研實力並促使研發成果落地商品化。大波士頓坐擁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大學,並以肯德爾廣場(Kendall Square)為產業資源交匯中心。兩所大學於2004年在廣場內設立了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整合過去一直進行的科研合作,成功創下傑出的科研成就,並持續與企業合作,包括微軟、谷歌、渤健、諾和諾德等。

在內地,現時生物醫藥集群集中在京津冀及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藥谷」的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坐擁全球醫藥10強中的7家,當初則採取了先吸引龍頭企業落戶「成錨」、再提供配套及科研資源的策略。在1992年建成園區之時,科研資源仍然未為完善,但政府卻已成功吸引了龍頭藥企「羅氏製藥」在1994年落戶。政府隨即按照企業的需要,陸續落成不同基建配套並發表規劃戰略及文件。而羅氏亦不負眾望,在2003年已實現年銷售收入3億美元,且建立了6家合資企業和一家獨資公司。

事實上,港府及科技園去年就生物科技產業發展推出了不少創新措施,當中亦不乏錨機構的蹤影。最為人所知的是《施政報告》提倡在河套建成「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InnoLife Healthtech Hub),整合現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及Health@InnoHK實驗室,以進行6個學科的生物科技研究。我們樂見基金會生物科技報告中的建議,促成了這個跨機構、跨學科的大型生物科技科研中心。這個與博德研究所相似的中心,期望能真正整合香港不同頂尖大學的基礎及應用科研實力,並透過跨學科研究工具,專注研究前沿科研及解決地區性問題,從而成為能夠吸引企業落戶、對接發展的錨機構。

若以上科研中心的設計仿效大波士頓的產業發展模式,香港科技園於去年10月成立的轉化研發所(Institute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則是新加坡研發中心的寫照。該研發所由基金會生物科技研究報告顧問高為元教授領導,整合了此前園區生物醫藥群組(BMT Cluster)的科研資源,旨在協助把研究轉化為應用方案。具體而言,中心計劃對接大學,並提供創業培訓、培育轉化研究能力,以及提供臨牀試驗機會,幫助香港頂尖大學科研成果商品化。

香港「錨機構」發展缺龍頭企業

除了充分發揮香港高校的科研實力外,我們認為,吸引龍頭企業落戶成為錨機構也是發展生物科技生態的必要元素。建基於其豐厚的科研資源及強勁的產業化能力,龍頭企業不但對大學科研創造需求,亦能為落戶地區引入前沿科研經驗、孕育出大量初創公司,而羅氏製藥對上海張江的影響則是最佳例子。

因此,我們期望香港政府除了選對產業外,亦應選對企業,吸引能對香港生物科技產業創造龐大外溢效應的龍頭巨企落戶。

更為重要的是,要決心投入資源、推出創新政策招商引資,在合理情況下盡量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基金會並提倡稅務優惠以及創新土地政策,冀讓香港得以啟錨,建成生物科技創新高地。

黃元山為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水志偉為助理研究總監及經濟發展研究主管;曾文軒為助理研究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