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
今屆立法會選舉採用新制度,選前很多人都說「結果寫在牆上」,可是揭盅後仍不乏爆冷賽果,最令人意外的莫過於51人爭40席的選委會界別。部分立場「深紅」的候選人如全國政協委員屠海鳴、前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等均告落敗,就連甚受港人討好、自喻「白皮黃心」的蘭桂坊主席盛智文也大熱倒灶,究竟是什麼原因?
由於選民人數僅1448名,選委會界別40席誰屬最先出爐,多名熱門接連墮馬。筆者事後向選委打聽部分敗陣候選人的「死因」。他們均認為未必與其政見立場有太大關係,主要是選委界有別於功能團體及直選戰場的單議席或雙議席單票制,而是採用「全票制」投票,選委們須在同一張「點心紙」上揀出40名心儀人選,不能多亦不能少。多名選委向筆者透露,儘管經過多場密集式選舉論壇,但要在一個月內認識全體選委會界別候選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更遑論仔細分出眾人質素高低。
再者,直至投票前夕,選委並無收到「40人祝福名單」,最多只見到不同階層團體的各自推薦人選,且僅涉及數人。所以,不少選委進入票站投票時,並非先揀自己喜愛的候選人,反而是以「排除法」把部分完全不熟悉、不喜愛的候選人「剔除」,篩走11人後,剩餘的40人便成為自己心水。部分人笑言「投咗邊個都唔記得」。
有選委事後分析,「排除法」未必會剔走一些知名度較低的候選人,但一些言行出位、人緣欠佳、仇口較多的參選者,在此選制下會較為不利,情況與人大選舉類近。然而,落敗名單上卻包括在商界長袖善舞的盛智文,又如何解釋?
有投票支持盛智文的選委直言,盛智文在一般市民眼中甚受歡迎,於商界亦受到很多選委追捧,惟原來他在其他選委界別圈子的風評一般,尤其是第三界別基層、勞工界、同鄉社團選委,似乎就對兩名「洋人」候選人盛智文和盧維思不太感興趣。
今次選舉結果證明,性格鮮明、具個人風格的候選人,若角逐選委會界別議席很容易被選民採取「排除法」擯出局。到底同一班選委在接着的行政長官選戰中,會否改變選立法會議員的「溫和」口味?下個月特首參選人爭取五大界別提名時自有分曉。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避免烏克蘭台灣出現最壞局面 |
上一篇: | 立法會不再政治掛帥 議員聚焦為民謀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