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8月23日

Willem Sels

氣候變化:我們還在等什麼?

最近全球出現了一些反常的天氣狀況。我們大多數人都親歷了不尋常甚至極端的氣候變化。在撰寫本文時,亞洲、歐洲和美洲的部分地區正在經歷極端高溫或暴雨,某些地方還因此出現了叢林大火和洪水。

8月初,聯合國氣候變化主管機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從科學角度證實了許多人的假設──氣候確實發生了變化,而且人類對此負有責任【註】。

其中我們注意了兩個不僅與投資者相關,也與全球人類相關的明確要點。一個是壞消息,一個是好消息。

首先來看壞消息,傷害已經造成。不管我們現在採取何種措施,到2040年氣溫都將上升攝氏1.5度。達到並超過1.5度的閾值意味着極端天氣將比現在更加頻繁和嚴重。這意味着在當前的重要時刻,適應至關重要。我們需要適應氣候變化,並應對隨之而來的物理風險。

問題是我們能否緩解氣溫上升的幅度。自1850年以來,人類已經排放了約2.39萬億噸二氧化碳,這也導致我們今天出現這一局面。研究表明,只需再增加5000億噸碳排放,氣溫將有50%的機會率上升1.5度。我們每年排放約400億噸二氧化碳。因此,如果我們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會在短短12年內達到臨界閾值。

再來看看好消息,如果我們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氣溫上升超過1.5度造成的損害將是可控的。重點在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盡可能採取環保的方式,並利用新技術來減少排放。然後通過現代儲存或自然方法,如植樹,進一步捕獲任何多餘的碳排放。

報告指出,若我們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溫度上升幅度可控制在1.5度。世界各國政府也在推動各種技術手段來幫助實現這一點,包括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和可持續交通運輸發揮的關鍵作用。

向淨零排放轉型為投資者創造了各種機會來推動更可持續的未來。我們深信,保持投資策略與轉型一致將帶來明顯的投資機會。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我們知道可持續投資在歷史上並不會拖累投資回報。因此,投資者可以安心地採取可持續投資方法,而不用擔心拉低回報。

各地將出現各種推動和拉動因素。政府政策將推動企業變得更加可持續。我們認為,金融市場將獎勵那些更好地適應可持續發展革命的公司。例如,可持續性較差的公司的估值可能會受到衝擊,因為投資者會考慮監管風險上升和消費者行為的轉變。

同時也會存在一些強勁的拉動因素。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淨零排放」計劃。美國政府提出了1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其中明確730億美元將用於清潔能源,而《歐洲綠色協議》有望在未來十年投資高達1萬億歐羅。這些承諾表明了當局對氣候挑戰的重視,亦將帶來各種投資機會,尤其是在清潔基礎設施和可再生能源領域。

消費者和投資者也將通過其行為和決定,在影響企業變得更可持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預計有助於緩解和適應氣候危機的產品和服務,市場需求將會增加。投資界和消費者群體對可持續公司的興趣可能會提高企業盈利、降低資本成本,並讓它們獲得更高的估值倍數。

最後,這份IPCC報告證實了我們對事態嚴重性的擔憂。作為投資者,我們現在更加堅信,可持續投資將是未來十年的投資基石。變革的時機只有現在,而可持續投資機會已經成熟。我們還在等什麼?

滙豐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環球首席投資總監

註: 英文報告: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1/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