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3月12日

程介明 教育評論

競爭.輸贏.恥

上周談到競爭,引起一些朋友的關注,可見「競爭」也許是許多教師與家長關心的話題,欲罷不能,繼續與讀者分享。

有朋友認為,競爭是自然現象,不是說物競天擇嗎?「擇」在於「天」,但基礎是「物」的「競」。筆者曾經以樹為例,比喻競爭的積極作用:一棵樹,很多葉子;葉子競相爭取陽光,向高發展,連帶樹枝愈生愈長;結果是整棵樹也愈長愈高,而葉子的空間也愈長愈大。我們說一棵樹很茂盛,其實是這種「競爭」的結果。

這是自然界。在農業社會,基本上是人與自然界的競爭,但那是順應自然規律,克服自然界的挑戰,改造與創造人類自身環境的過程,也許還不算是現代意識的「競爭」。

但是當人類認為可以「人定勝天」,就逐漸變成了與自然界角力,要「勝」天。於是出現了種種要克服(違反)自然規律的願望與行為,或者認為是違反「造物者」意願的思想與做法。1996年蘇格蘭科學家的複製羊Dolly,在科技界引起軒然大波,就是因為人類試圖代替「造物者」製造動物。這始終是全球科技界的一個禁忌。兩年前出現的人類胚胎干預,就是犯了這種禁忌。

動物以外,改造植物的基因,雖然引起不少爭論,早已變得普遍;近年對於「變基因」的熱議,更是帶有商業和政治的競爭與壟斷意味。即使不是製造動植物,今天科技的發展,很多都是要不斷伸展人類的天然能力,直至要以機器替代人類,或者把人類的壽命無限延長。今天出現的種種自然環境的危機,可以說都是人類無休止的「勝天」貪婪所造成。

年前在冰島旅遊,看到一句「冰島精靈的智慧」:「我們的地球,不是從父母傳承來的,而是從兒女借來的。」人類太看得起自己了,而不認識正在害自己,害後世。

國際競爭 素來殘酷

即使在農業社會,國家之間的競爭──或則土地的爭奪,或則宗教的霸權──從未停息。今天世界各地許多旅遊景點,若不是自然美景,大多數的人造景點,不管如何金碧輝煌、如何精雕細琢,大都在背後反映着人類的兇殘、壓迫、貪婪、霸道……而且一直以此為榮。在西班牙一座非常出名的教堂,大門上的石雕,那位英雄形象的「聖人」,腳下踩着的人頭,卻是包着頭巾的阿拉伯人。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國際間的「競爭」,已經沒有了「體育精神」,不是你輸我贏,而是你死我活,至今如此。贏的手段,是消滅對方,而不是超越對方。這裏面有一個文化因素。以前看美國西部牛仔電影,所謂「競爭」,最後就是決鬥;不是競技、競賽,而是拔槍鬥快,置對方於死地。再看看日本一些卡通片,以前的足球,以及近來的「爆旋」,都是要打倒對方,而不是超越對方;片中的形象,都是心懷仇恨、面露殺氣。與網球場上看到的賽後握手示好,體育競技場上的互相祝賀,是完全不同的一種心態。

如何認識「競爭」,也許我們在學校裏面可以盡一點努力。筆者曾經在本欄多次提出,作為教育工作者,千萬不要在學生心裏埋下仇恨的種子。否則,青少年會無法走出仇恨的牢籠,一心想着擊倒假想敵,就無法打開自己的思想,所謂「火遮眼」,無法看到仇恨以外的現實,而變得思想單一、狹隘、停滯、固化、愚昧。

自由市場 寄望競爭

進入工業社會,人們離開了自然界和土地,開始了人類在社會上的競爭。人類也嘗試過在經濟領域消除競爭,蘇維埃式的計劃經濟,以行政規劃代替市場競爭,經過近七十年的掙扎,終於退出歷史舞台。而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競爭,離開了自然界的規管,逐漸衍生出社會競爭的「遊戲規則」。在理想的、絕對的自由市場,沒有「對」與「錯」,沒有誰可以「說了算」,於是靠程序,包括平衡各種利益的商業契約、反映社會基本行為準則的法律,以及希望融合不同思想與利益的憲政。這些,說到底都是為了讓自由競爭得以維持的「遊戲規則」。這也是佛利民崇尚自由市場的基本假設:遊戲規則是可行的。

這種理想的、絕對的自由市場,在世界上已經不多見。在主流的歐美國家,原來行得通的社會形態,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觸及本質的挑戰。北歐很多國家,很多人看成是社會主義,筆者則認為是貫徹着平均分配的社會形態;但也建築於人民崇尚平等的社會文化之上。在中國,也許相反,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自由競爭。市場競爭,是在40多年前才開始的,那是政府主動開放的競爭,既模仿西方的競爭機制(遊戲規則),也嘗試加進政府的干預,希望減少競爭的惡性元素;這種特殊的「遊戲規則」,恐怕還在不斷演化,但都是建築於民眾企望「明君」的社會文化之上。

有論者認為,兒童參與競爭,學習遵守「遊戲規則」,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前文提到,在遊戲過程中,幼兒容易不認輸,輸了哭或發脾氣,或者不擇手段去贏(所謂「茅」),又或者輸了「翻枱」一拍兩散,攬炒。這些情緒的出現,也許是正常的。負面的譴責,不會留下正面的影響。因為我們明白的,孩子不明白,「不知者不罪」。但是正面來說,孩子經不起「輸」,卻正是他們學習的好機會。我們常說要教孩子「不怕輸」,恐怕不是一句簡單的話可以解決的。

學習競爭 服從規則

起碼他們可以乘機學會幾點。第一、總是有人贏,有人輸。心裏要有人家,不能只顧自己。第二、「願玩服輸」,裏面有規矩,要服從遊戲規則。第三、要準備會輸,參加遊戲,總會有輸有贏,「勝敗乃兵家常事」,沒有永遠贏的遊戲。第四、輸了說明還有改進餘地,努力一下,下次會有佳績。

這些,寫文章說得容易,在實際生活中並非沒有難度。難度在於:「勝者為王」、「贏者英雄」的意識,深入人心。孩子好勝,也許是值得慶幸的;否則,孩子到處逃避競爭、逃避挑戰,那也許是更不幸的事。但是好勝,應該建立在實力上面,而不是純粹的輸贏。

一位女士,退休校長,說過一個故事,她小學的時候,教師按分數從高到低派試卷。派到最後四名,教師對全班說:「你們猜全班最低分是誰?」就是這位女士。終生難忘!「那是終生難忘的羞辱。」教師的做法,純粹用「輸」的刺激,並沒有起到任何激勵的作用。不過那是50多年前的事了。

這就聯繫到如何處理「輸」。心理學家何友輝,曾經說過:「恥」(shame)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西方不少學者認為,儒家文化中的「恥」,可以起良性作用──「不恥下問」、「知恥近乎勇」,是放下面子,積極反思,謀求進步的起點。在中國語言中,「羞恥」是有自知之明,「羞愧」是「知錯能改」的前奏。但是「可恥」是人家的唾罵,「羞辱」則是為人們不齒的行為。當學生做錯事,又或者成績不佳,是當眾「羞辱」而讓他們抬不起頭,還是利用「輸」的事實,讓他們「羞愧」而更加努力,那是教師和家長需要掌握的分寸;但更重要的是教師和家長心裏對孩子的信任和期望。「生隻豬好過生你」,只會引起反感,很難想像孩子因此就會奮發圖強。

一位朋友提醒:心理上因為競爭而緊張,並不等於行動上就積極;相反,心理上緊張,行動上因而退縮迴避,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