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3月2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

一、

可以一談和在正常情形下應該一談的本地新聞多的是,可是,攤開稿紙,卻有無從落筆的躊躇。看昨天本報第A10版全版有關「警方大搜捕」的新聞標題如〈初選案四十七泛民(被)控串謀顛覆政權〉等,教人沮喪,但搖頭歎息或如「英歐台灣表關注」以至美國「促立即放人」這類空洞無物甚且有「抽水」之嫌的虛詞之外,真不知道同情者,即使滿腔怒火且感同身受,除說些也許說了太多連「精神慰藉」效應亦缺缺的話,實在想不出能做什麼於人有益的事?讀大律師劉偉聰昨天在他的「北狩錄」專欄以〈I may never...〉為題與讀者暫別的「留言」,再看看荃灣區議員岑敖暉的新婚太太余思朗貼於臉書的短文(見《立場新聞》),透露岑敖暉常說「二○一九年是最快樂的一年,香港人展現了無比的堅毅和勇氣,不懼怕地抵抗,走上街頭、背上重擔……。」又說他「不希望大家擔心、傷心、失望」。在「槍林彈雨」中仍這麼勇敢,在可能坐牢前夕仍那麼樂觀,岑君爭取民主的勇毅,港人實應引以為傲!

面對這種逆境,筆者真的無話可說,因為要說、應說的話,三十多年前已經反覆在這裏闡述,而現在重讀,並無覺得有修改的必要。在一篇評說「李光耀與香港」的「社評」中,有這段仍具「現實意義」的話:「在無法排除中國是未來香港主權國這一不可更易的事實下,李先生苦口婆心地要香港人不要與中共敵對,從李氏在新加坡的做法看,這可說是針對香港特殊環境下的權宜策略,這種策略,對接受現實者而言,是無可厚非的……。讀者應該知道,我們向來認為在沒有軍事支持、加上民選成份的議會只佔少數的局限下,港人不應與中共作對。不言而喻,我們作此主張,目的只在避免無謂犧牲而已。不過,說到底,李光耀教導港人對付中共的策略,雖然部分要『站起來』、以為『港英已降大任於本人』的港人會誓死反對,但最後相信還會被不願和無意離港的大多數接納(其實已有不少個人和團體這樣做了,只是沒有聯合起來罷了)。在這種情形下,李光耀對港人的忠告、勸諭,便顯得很實用了!」(九○年十二月八日,收《難定去從》,刊二百六十六頁)。這篇拙文發表後約三年,岑敖暉才出世!

筆者「敬畏」權勢,不是老年病,而是汲取童年慘痛教訓的「經驗結晶」,那令筆者年輕時已是如此不爭氣。看當前的景況,筆者真的不懂如何「評述」,可以為各位告的是,為了保住權位,當權者什麼事都做得出,連以佛教為國教,奉不殺生戒條「上至諸佛聖人師僧父母,下至蜎飛蠕動,微細昆蟲,凡有命者,不得故殺」的緬甸軍頭,去周日竟然大開殺戒,「一舉」槍殺十八名手無寸鐵的百姓……。

現在的確不是港人走上街頭抗爭的時候。公民黨主席梁家傑資深大律師日前對訪員說,自從《香港國安法》頒布後,他拒絕了若干外國政治團體邀請,以赴外國談港事,有勾結外國勢力之嫌。旨哉梁言。但願熱血港青能解梁君之深意。

二、

新年度《財政預算案》,基本上並無凱恩斯鼓吹的功能理財(Functional Finance)半點痕跡,前人即使是聖人偉人之言,以時遷事異,後人不一定要跟從;然而,凱恩斯此種主張,早已成為自由市場體系政府編製預算案的指針。其實,這種學說,不過是倡議財政當局應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採取達致經濟穩定增長的所謂「機動(靈活)預算理財」罷了。

港人皆知,香港財政政策秉承英國殖民者量入為出、制定平衡預算的審慎理財「哲學」,然而,明白平衡預算分為消極與積極二途的,恐怕無多。英國人留下的理財妙策是,估計年度收入多少就開支多少,這種「不作為」的理念,對於除了擁有當時乏人問津的「官地」、別無其他足以「開源」功能的小漁港而言,既保守穩健又確生宏效,因此為各「持份者」接受;當然,此法行之有年,隨着香港經濟有結構之變,看來會慢慢過時,哪知當局牢牢操控土地供應,令官地價格「步步高」,香港於是成為自由經濟體系中唯一開支年年增加但盈餘成為常態的地區!然而,經過百餘年發展,雖然背向富強的祖國,但值此經濟千瘡百孔、貧富距離愈拉愈闊之際,採納積極性理財,較合時宜且更能配合內地經濟穩步向前的發展。積極性理財是估計年度開支多少便設法以歲入相配,是量出為入的觀念。回歸二十餘年,香港財政政策愈趨成熟,現在應行積極性理財,如此方能適應形勢之變,才能與祖國在經濟上並肩而行。

不過,在疫情癱瘓經濟活動及香港處於中美角力風眼令社會躁動不安的此際,陳茂波司長雖然使出會計師的渾身解數,編製一份嚴格來說只能稱為「家庭開支」的所謂預算案,未免令識與不識者失望。換句話說,太多局限加上會計師沒有價值判斷的眼光,這份不敢觸動香港經濟肌理的流水賬式預算,無驚無喜無前景,已算不錯!至於新增國安處八十億開支預算,雖然不以為然甚至嚴詞抨擊者眾且不無道理,然而,想到為香港社會安定才有《香港國安法》的通過及香港國安處之設,這筆等同變相的國防經費,埃及妖后嫁妝仍豐的香港,絕對負擔得起;況且可視為為安定繁榮的投資,因此反對之聲應適可而息——不過,「不息」亦沒用,因為如有需要,立法會必然以絕大多數票通過!

和特區政府愈來愈像市政局一樣,財政司的功能亦在萎縮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